
桥名。在 江苏省 苏州市 阊门 外 寒山寺 附近。本称 封桥 ,因 唐 张继 《枫桥夜泊》诗而相沿作 枫桥 。 唐 张祜 《枫桥》诗:“唯有别时今不忘,暮烟疏雨过 枫桥 。” 清 赵翼 《西岩斋头自鸣钟分体得七古》:“何须 景阳 催晓妆,岂但 枫桥 惊夜泊。” 庞树柏 《舟中夜闻笛声》诗:“梦回何处数声笛,却忆 枫桥 半夜鐘。”
“枫桥”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指苏州的古桥
枫桥是江苏苏州西郊的一座古桥,位于姑苏区寒山寺附近,横跨上塘河。它原名“封桥”,因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一诗而闻名,后逐渐演变为“枫桥”。现存桥梁为清同治六年(1867年)重建的花岗岩单孔石拱桥,长39.6米,高7米,是苏州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存。
浙江诸暨的古镇
另有一处“枫桥”位于浙江诸暨,是“枫桥经验”的发源地,始于隋朝,北宋时期建镇,距今千年历史,属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诗词与文学象征
张继的《枫桥夜泊》使枫桥成为文学经典意象,诗中“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描绘了枫桥的静谧与诗意,使其成为文人墨客吟咏的对象。明代高启也曾赞“诗里枫桥独有名”。
商贸与交通枢纽
苏州枫桥在宋元时期已是繁华市肆,明清时成为全国最大粮食集散地,有“枫桥塘上听米价”之说。唐伯虎诗句“金阊门外枫桥路,万家灯火迷烟雾”即描述其盛况。
历史遗存与战事
枫桥旁的铁铃关是明代抗倭遗迹,也是苏州解放战役的历史见证地。
“枫桥”一词的核心含义指向苏州的古桥及周边景观,承载了千年历史、诗词文化与商贸记忆。若需更详细的地理或旅游信息,可参考苏州市园林局等权威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