掣笔郎的意思、掣笔郎的详细解释
掣笔郎的解释
晋 代 王献之 七八岁时学习书法,其父 羲之 “密从后掣其笔不得,叹曰:‘此儿后当復有大名!’”见《晋书·王献之传》。后因以“掣笔郎”称誉幼年善于学书者。 宋 苏轼 《赠王觏》诗:“何人生得寧馨子,今夜初逢掣笔郎。”
词语分解
- 掣的解释 掣 è 拉,拽:掣肘。掣后腿。风驰电掣。 抽:掣签。 笔画数:; 部首:手;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掣笔郎”是一个源自历史典故的汉语词汇,其含义与书法艺术相关。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词源典故
该词出自《晋书·王献之传》。记载东晋书法家王献之七八岁练字时,其父王羲之曾暗中从背后抽动他的毛笔,发现笔纹丝不动,感叹道:“此儿后当复有大名!”后遂以“掣笔郎”代指幼年即显书法天赋者。
二、释义解析
- 掣:抽、拉之意(如“掣肘”)
- 笔郎:执笔的少年
组合含义特指握笔稳健、难以被外力干扰的习书幼童,暗含对其专注力与笔力的赞赏。
三、文学应用
宋代苏轼在《赠王觏》诗中曾用此典:“何人生得寧馨子,今夜初逢掣笔郎”,借以赞誉年少才俊。
四、文化内涵
该词不仅体现古代书法教育中对童子功的重视,更通过“掣笔”动作的象征意义,强调书法学习中笔力根基与专注精神的重要性。
网络扩展解释二
《掣笔郎》这个词是指一个擅长书法的人。下面是关于这个词的一些详细信息:
拆分部首和笔画:掣(部首手,共5画),笔(部首竹,共10画),郎(部首⻍,共9画)。
来源:《掣笔郎》一词最早出现在唐代刘长卿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掣笔郎当悲白发”。随后,这个词在文人墨客中流传开来,用来指代书法造诣高超的人。
繁体:掣筆郎
古时候汉字写法:由于汉字的演变,古时候的字形与现在有所差异。然而,对于《掣笔郎》一词来说,它的字形相对稳定,没有太大变化。
例句:他是一位真正的掣笔郎,他的书法作品堪称艺术品。
组词:掣笔、掣笔术、掣笔作品
近义词:书法家、笔师、墨客
反义词:笔拙者、书法初学者
希望这些信息对您有所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