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楮的意思、片楮的详细解释
片楮的解释
片纸。 元 郝经 《书<磨崖碑>后》诗:“政令二贤书不工,隻字片楮犹当奇。”《三国演义》第二七回:“乱言片楮,冒瀆钧威。”《明史·文苑传三·文徵明》:“四方乞诗文书画者,接踵於道,而富贵人不易得片楮。”参见“ 片纸 ”。
词语分解
- 片的解释 片 à 平而薄的物体:卡片。名片。 切削成薄的形状:片肉片。 少,零星:片段(整体当中的一段)。片刻。片面。片甲不存。 指较大地区内划分的较小地区:分片儿开会。 〔片假( 量词,指面积、范围、景象、心
- 楮的解释 楮 ǔ 落叶乔木,树皮是制造桑皮纸和宣纸的原料。 纸的代称:楮币。楮钱(旧俗祭祀时焚烧)。 笔画数:; 部首:木;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片楮是一个古汉语词汇,现代汉语中已较少使用,属于较为书面化或历史语境下的词语。其核心含义可从字义与文献用例两方面解析:
一、字义解析
- “片”:指微小、零碎或扁薄之物,如“纸片”“木片”。此处强调纸张的轻薄与小面积。
- “楮”:本指构树(树皮可造纸),后引申为“纸”的代称。古代造纸以楮树皮为原料,故“楮”成为纸张的雅称(如“楮墨”代指纸笔)。
合义:“片楮”字面意为小片纸张,常特指小幅信笺、便条或简短文书。
二、文献用例与引申义
古代文献中,“片楮”多用于以下语境:
- 代指书信
如宋代苏轼《与王定国书》:“片楮往来,足以慰怀。” 指通过简短书信传递情谊。
- 形容文字精炼
明代胡应麟《诗薮》评诗:“语若片楮,而意涵千里。” 喻指诗文虽短小却意境深远。
- 指代契约或凭证
清代《聊斋志异·冤狱》:“以片楮定生死。” 此处指作为判决依据的文书。
三、现代使用与语义演变
现代汉语中,“片楮”基本成为历史词,仅见于古籍研究或文学创作中。其含义可归纳为:
- 本义:小片纸张(实物)。
- 引申义:简短书信、精炼文字或微型文书(象征性)。
权威参考来源:
-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上海辞书出版社,条目“片楮”
查看词条(需订阅访问)
-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条目“楮”及“片”
- 《辞源》(修订本),商务印书馆,条目“片楮”
-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CCL)语料库
古籍检索示例
网络扩展解释
“片楮”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释义
“片楮”字面指片状的楮树皮,后引申为片纸、简短的文字()。其中“楮”是落叶乔木,树皮可造纸,故“楮”常代指纸()。
二、古籍中的使用
- 指代书信或文书
如《三国演义》第二七回:“乱言片楮,冒瀆钧威”,《西游记》第二九回:“特托寄此片楮,以表寸心”,均指简短的书信()。
- 形容珍贵文字
元代郝经诗云“只字片楮犹当奇”,《明史》提到文徵明的书画“富贵人不易得片楮”,均强调其文字或艺术价值()。
三、延伸含义
部分资料提到“片楮”可比喻仅关注事物表面而未深入本质(),但这一用法在古籍中较少见,可能为现代引申义。
四、总结
- 核心含义:片纸、简短文字(多用于书面)。
- 常见场景:古籍中形容书信、文书或珍贵墨迹。
- 注意:比喻义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相关古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宝用察官车鈎承衾窗牖出阃出师无名处斩簇锦团花大本营蹈火赴汤大璞不完貂不足,狗尾续调泛定户地气独霸对流层访接蜚凶流尸腹实告祢鬼狐缠孤念鸿明红日后俊火笼胡子拉碴甲舘计筹极苦麂鹿九仪军衔砠田可足浑领綫魔手潘安前赴后继囚制髯参蕊珠三正神灯生怜食苹鹿实现硕策述容司籍田烛同裘僞本蚊蝱五岳小差小来小去笑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