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疲沓陈腐。《楚辞·东方朔<七谏>》“要褭奔亡兮,腾驾橐驼。铅刀进御兮,遥弃太阿” 汉 王逸 注:“言君放远要褭英俊之士,而驾橐驼,任使罢駑顿朽之人,而弃明智之士也。”
“顿朽”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dùn xiǔ,其核心含义为疲沓陈腐,常用来形容人或事物陈旧、缺乏活力。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任使顿朽之人,必致国事衰颓。”
此处“顿朽”直接形容庸碌无能者,适用于书面表达或文学创作。
如需更完整的古典文献例证或详细注解,可参考《楚辞》相关研究或权威词典(如汉典、搜狗百科)。
《顿朽》的意思是指事物停止生长,枯萎死亡。它常用于形容植物或者人的状态,表示失去了生机和活力。
《顿朽》的部首是“木”,意味着它与树木或植物有关。该字共由9个笔画组成。
《顿朽》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唐代的《韩愈文集》中,具体出自《原道》一文。它的使用源于古人对自然界万物生命循环的观察和思考。
《顿朽》的繁体字写作「頓朽」,字形稍有变化,但意义保持不变。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有所不同。关于《顿朽》的古时写法不太清楚,可能存在一些变种或异体字。
1. 生命如同春花,早一朵开,晚一朵谢,终将如《顿朽》一般。
2. 时间的流逝、岁月的更迭,使得一切都逐渐沉寂,《顿朽》成为了不可逆转的事实。
组词的话,我们可以有:
1. 顿足:形容因愤怒、焦虑等而突然停住脚步。
2. 朽坏:意味着事物腐烂、破败不堪。
3. 顿悟:指由迷惑到领悟,瞬间明白真理。
近义词:干枯、枯萎、凋谢。这些词语也都是用来形容植物或人失去生机的状态。
反义词:蓬勃、蓬勃发展、生机勃勃。这些词语表示事物充满生机、发展兴旺的状态。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