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录用。《三国志·蜀志·许靖传》:“少与从弟 劭 俱知名,并有人伦臧否之称,而私情不协。 劭 为郡功曹,排摈 靖 不得齿叙,以马磨自给。”《周书·武帝纪上》:“詔 魏 大统 九年以前,都督以上身亡而子孙未齿叙者,节级授官。”
(2).按年龄大小定位次。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谢恩》:“拜讫,主事云:‘请诸郎君叙中外。’状元已下各各齿叙,便谢恩。餘人如状元礼。”
“齿叙”是一个汉语词语,主要有以下两种含义:
指对人才或官职的选拔任用,常见于古代文献。例如:
指根据年龄大小确定位次或礼仪顺序。例如:
部分语境中(如),“齿叙”被解释为“长辈与晚辈亲密交谈”。这一含义可能是现代引申义,但在古代文献中未被广泛记载,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
如需更详细的历史用例,可参考《三国志》《周书》等原文(来源:、3、4、7)。
“齿叙”是一个汉语词汇,它表示在某个时间点进行交代、叙述或讲述某件事情。通常用于描述口头的或书面的陈述行为。
根据《新华字典》,“齿叙”的部首是“齿”,总笔画数为18。
“齿叙”一词由“齿”和“叙”两个字组成。其中,“齿”字表示牙齿,而“叙”字表示讲述、叙述的意思。通常情况下,“齿叙”是指使用牙齿来讲述或交代事情,后来逐渐引申为使用口头或书面方式进行陈述。
在繁体字中,“齿叙”分别写作“齒敘”。
古时候,“齿叙”的写法可能略有差异。据古代文字研究者所述,古汉字“齿”可以写作“齒”或“齿”。而“叙”则可能写作“敍”。
以下是一些使用“齿叙”一词的例句:
组词:齿轮、齿槽、齿牙。
近义词:口述、述说。
反义词:隐瞒、保密。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