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没有亮就穿衣起床。形容勤于政事。《梁书·顾协传》:“伏惟陛下未明求衣,思贤如渴,爰发明詔,各举所知。”《周书·乐运传》:“天子未明求衣,日旰忘食,犹恐万机不理,天下拥滞。”
“未明求衣”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指天还未亮就起床穿衣,形容执政者勤于政务、夙兴夜寐的敬业态度。拼音为wèi míng qiú yī,注音为ㄨㄟˋ ㄇㄧㄥˊ ㄑㄧㄡˊ ㄧ。
二、出处与演变
三、用法与示例
四、近义词
与“宵衣旰食”“起早贪黑”等成语意义相近,均强调勤勉。
总结
该成语通过“天未亮即起”的意象,生动刻画了古代执政者的勤政精神,常见于历史文献中对君主的赞颂。
《未明求衣》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指明明有衣服可穿,却还要求别人给衣服。形容贪得无厌,不知感恩。
“未明求衣”的拆分部首是未(五)和求(水),总共有9个笔画。
《未明求衣》出自《尚书·周书·文王著作》。这个典故讲述了文王统治时期,有一年天旱,百姓流离失所,饥寒交迫。文王亲自率领官员分赈赴灾区,把黄针的用途交给百姓,解救黎民于水深火热之中。但有个人还是甚有神秘感地向文王索要黄针,恳请文王解答黄针的含义。文王深感该人即使获得了黄针也对自己来说毫无益处,于是用《未明求衣》来形容此人。这个成语由此而来。
未明求衣(繁体:未明求衣)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可能与现在有所不同。但是,针对成语“未明求衣”,没有明确记录其古代汉字写法的资料。
小明明明有足够的钱买新衣服,却还在向父母要求更多。真是个未明求衣的人。
未曾谋面、未卜先知、未雨绸缪、未老先衰、求贤若渴
贪得无厌、不知足、无度求取
知足常乐、满足、感恩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