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古渡口名。 唐 杜甫 《泛江送客》诗:“二月频送客, 东津 江欲平。” 钱谦益 注引《舆地纪胜》:“ 东津 在 郪县 东四里,渡 涪江 水。”
(2).泛指渡口。 宋 唐庚 《将家游治平院》诗:“昨日西楼弔王孙,今日 东津 悲逐臣。” 明 高启 《夜至阳城田家》诗:“东津渡头初月辉,南陵寺里远鐘微。”
“东津”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有以下两层含义:
古渡口名
指唐代郪县(今四川三台县)东四里的一处渡口,位于涪江水域。这一名称最早见于杜甫的诗作《泛江送客》:“二月频送客,东津江欲平。”。钱谦益在注解中引用了《舆地纪胜》的记载:“东津在郪县东四里,渡涪江水。”。
泛指渡口
随着语言演变,“东津”逐渐扩展为对渡口的泛称。例如宋代唐庚在《将家游治平院》中写道:“今日东津悲逐臣”,明代高启的《夜至阳城田家》也有“东津渡头初月辉”的表述。
如今“东津”更多作为历史地理名词存在,部分地名仍沿用此称(如湖北襄阳东津新区),但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注:以上解释综合了古代文献和现代考证,如需更完整的考据内容,可参考《舆地纪胜》《杜诗详注》等典籍。
《东津》是一个表示地名的词汇,在中国文化中有着重要的意义。下面将为您介绍与《东津》相关的内容。
《东津》是指中国东部沿海的一个地区,通常指的是山东半岛及其周边地区。
《东津》一词由两个汉字组成,第一个字是“东”,拆分部首是“一”,总共有5个笔画;第二个字是“津”,拆分部首是“氵”,总共有9个笔画。
《东津》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基于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这个地区的名称逐渐形成并广为使用。
《东津》的繁体字为「東津」。
在古代,汉字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东津》的古代写法为「東津」。
1. 这个渔村位于《东津》,是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
2. 我们打算明天去参观《东津》的古老建筑。
与《东津》相关的组词有:东部、海洋、地区、沿海。
类似意思的词汇包括:东海、东岸、滨海。
与《东津》意思相反的词汇包括:西津、内陆。
剥琢巴渝便液蠙珠不碍事丛霄错杂荡逸淡简达扬瞪目结舌递年敌意东阙督切鸽子笼共国搆陷狗眼看人贵征过谦餜子咳吐涆涆耗顇核销豁目虎溪三笑讲道理结晶体极欢京话锦囊妙计涓洁棱皮龟辽左猎较琳珪门上扪涉膜拜贫黎启荜气满志得秋势热扩散任课三大运动三头不辨两师德世泽松社微谴卫养沃然侮戆无所不在无预险涩笑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