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将人民困穷之情上达于天子。《周礼·夏官·太仆》:“建路鼓于大寝之门外,而掌其政,以待达穷者与遽令。闻鼓声,则连逆御僕与御庶子。” 郑玄 注:“ 郑司农 云:‘穷谓穷寃失职则来击此鼓以达於王,若今时上变事击鼓矣……’ 玄 谓达穷者,谓司寇之属朝士,掌以肺石,达穷民,听其辞以告以王。”
“达穷”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需结合历史语境和现代用法综合理解:
根据《周礼·夏官·太仆》记载,该词原指古代通过击鼓制度传达民情:
部分现代词典(如查字典)将其解释为“达到极度贫困的境地”,这可能是词义演变中的引申用法,但需注意:
在藏语文化中,“达穷”(音译)特指藏北传统赛马盛会,如那曲赛马节,属于同音异义词,与汉语原义无直接关联。
建议在古文阅读中优先采用《周礼》原始释义,现代使用若涉及贫困程度描述,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是否为合理引申。
达穷(dá qióng)是一个汉字词语,是由两个部首组成的,分别是“辶”和“穴”。其中,“辶”是一个表示走路的部首,而“穴”则是一个表示地洞的部首。
达穷的拆分笔画是9画,其中“辶”部由3画组成,而“穴”部则由6画组成。
达穷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出现在《战国策·楚策三》中。在那个时候,达穷的意思是指一个人因为走到了岔路口,失去了方向而变得非常贫困。后来,这个词逐渐演变扩展,表示一个人陷入困境、陷入逆境或者遇到困难。
在繁体字中,“达穷”这个词的写法和简体字并无区别。
古时候汉字写法中,“达穷”也曾有不同的写法。在《说文解字》中,将“达”写为“迭”,将“穷”写为“穹”。这些写法主要体现了当时人们对于词义的理解和表达方式的变化。
下面是一些使用达穷这个词的例句:
1. 他生活困顿,陷入了达穷的境地。
2.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许多人都会遭遇到达穷的时刻。
组词:达成、达到、穷人、穷困、困穷
近义词:困顿、贫穷、窘境、困境
反义词:达官、富裕、顺境、不穷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