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漕渠的意思、利漕渠的详细解释
利漕渠的解释
古运河名。 东汉 建安 十八年(公元213年) 曹操 为 魏 公,建都于 邺 ,征集民工凿渠引 漳水 ,自今 河北 曲周 南,东至 大名 注入 白沟 ,借以沟通 邺 和四方的漕运,故名。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漳水》:“ 汉献帝 建安 十八年, 魏太祖 凿渠引 漳水 ,东入 清洹 以通河漕,名曰 利漕渠 。”此后不见记载。
词语分解
- 利的解释 利 ì 好处,与“害”“弊”相对:利弊。利害。利益。利令智昏。兴利除弊。 使顺利、得到好处:利己。利用厚生(充分发挥物的作用,使民众生活优厚富裕起来)。 与愿望相符合:吉利。顺利。 刀口快,针尖锐,与
- 漕渠的解释 人工挖掘或疏浚的主要用于漕运的河道。《史记·河渠书》:“令 齐 人水工 徐伯 表,悉发卒数万人穿漕渠,三岁而通。”《文选·鲍照<芜城赋>》:“柂以 漕渠 ,轴以 崐岗 。” 李善 注引 杜预 曰:“通
网络扩展解释
根据综合信息,“利漕渠”一词有两种主要解释,需结合语境区分:
一、历史地理概念(更常见)
指东汉末年曹操主持开凿的运河,主要用于军事和漕运:
- 修建背景:建于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为巩固邺城(今河北临漳)地位,征集民工开凿。
- 工程路线:引漳水自河北曲周向南,东至大名注入白沟,形成连通邺城与黄河、江淮的水运网络。
- 功能作用:促进邺城与各地的漕运及军事物资运输,成为曹魏政权的重要交通枢纽。
二、成语引申义(较少见)
部分词典将其引申为成语,比喻“利用他人劳动成果谋私利”:
- 来源:借古代漕渠需集体协作的特点,暗指不劳而获的行为。
- 使用场景:多用于批评投机取巧者,如“他总利漕渠,窃取同事创意”。
注意:成语用法在权威历史文献中较少出现,建议根据上下文判断具体含义。若涉及学术研究,推荐优先参考《水经注》等古籍记载的历史解释。
网络扩展解释二
利漕渠
《利漕渠》这个词是一个名词短语,由三个汉字组成:利、漕、渠。
拆分部首和笔画:
- 利(lì):由刂(刀刃)和刂(刀刃)两个部首组成,共有7画。
- 漕(cáo):由氵(三点水)和舟(船)两个部首组成,共有13画。
- 渠(qú):由氵(三点水)和厶(私)两个部首组成,共有11画。
来源:
《利漕渠》一词源于中国古代的水利工程,主要用于池塘、河流之间调水引渠。《利漕渠》也是南宋诗人陆游的一首著名诗作,以描写运河水利工程为背景,抒发对国家繁荣和农民福生的祝愿。
繁体:
利漕渠的繁体字为:利漕渠。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时候,利漕渠可能存在一些不同的写法,但最常见的写法是利漕渠。
例句:
- 利漕渠水,千里畅通。
- 运河上的利漕渠,连接了北方和南方。
- 修建利漕渠,是改善农田灌溉的一个重要举措。
组词:
利渠、渠道、漕运、渠化、渠工等。
近义词:
运河、引水渠、排灌渠等。
反义词:
堵塞、阻断、截流等。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