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利漕渠的意思、利漕渠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利漕渠的解释

古运河名。 东汉 建安 十八年(公元213年) 曹操 为 魏 公,建都于 邺 ,征集民工凿渠引 漳水 ,自今 河北 曲周 南,东至 大名 注入 白沟 ,借以沟通 邺 和四方的漕运,故名。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漳水》:“ 汉献帝 建安 十八年, 魏太祖 凿渠引 漳水 ,东入 清洹 以通河漕,名曰 利漕渠 。”此后不见记载。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利漕渠是中国古代重要的运河工程之一,其名称源于其核心功能。“利”指便利、促进,“漕”指漕运(即通过水路运输粮食等物资),“渠”为人工开凿的水道。该运河始建于东汉建安年间(约公元213年),由曹操主持修建,主要目的是连接黄河与淇水,改善河北地区的漕运效率,加强军事物资运输能力。

从历史功能看,利漕渠的修建体现了古代水利工程与政治经济的紧密关联。据《三国志·魏书》记载,该渠“引漳水以增其流”,通过疏浚原有河道并拓宽水系网络,解决了黄河以北地区因河道淤塞导致的运输困境,成为曹魏政权巩固北方统治的重要基础设施。现代考古研究显示,其遗址位于今河北临漳县至馆陶县一带,部分河段至今仍保留着汉代水利工程的痕迹。

在汉语词汇构成层面,“利漕渠”属于偏正结构复合词,其中“利漕”修饰“渠”,突出其服务于漕运的核心属性。这一命名方式与汉代其他运河(如白沟、平虏渠)形成语义呼应,反映了古代工程命名注重功能表述的特点。据《中国历史地理辞典》考证,该名称最早见于《水经注·浊漳水》,后世地方志及水利专著均沿用此称。

网络扩展解释

根据综合信息,“利漕渠”一词有两种主要解释,需结合语境区分:

一、历史地理概念(更常见)

指东汉末年曹操主持开凿的运河,主要用于军事和漕运:

  1. 修建背景:建于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为巩固邺城(今河北临漳)地位,征集民工开凿。
  2. 工程路线:引漳水自河北曲周向南,东至大名注入白沟,形成连通邺城与黄河、江淮的水运网络。
  3. 功能作用:促进邺城与各地的漕运及军事物资运输,成为曹魏政权的重要交通枢纽。

二、成语引申义(较少见)

部分词典将其引申为成语,比喻“利用他人劳动成果谋私利”:


注意:成语用法在权威历史文献中较少出现,建议根据上下文判断具体含义。若涉及学术研究,推荐优先参考《水经注》等古籍记载的历史解释。

别人正在浏览...

傲睨一切柏油马路不结盟运动不式惨黯察察为明成书楚墟次席登陇钓鼇客洞天福地断菑恩旧燔爇騑騑孚尹明达告诫句萌贵禄夯实鼾声皇惑鹘没架言解翳静定绝圣弃智峻文濬哲困扰垒城乐悠悠陵絶箻筒枚藻门上腼颜天壤庙户秾逸朴讷诚笃七步成章囷簏三师七证上医医国声偶剩醉摄问适时澍降四奥讼愬听势痛駡土杂肥汪坑享宴闲检泻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