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恶幛的意思、恶幛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恶幛的解释

亦作“ 恶障 ”。犹魔障。原为佛教语,指人世间的贪欲、杀害等罪孽。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阿纤》:“ 谢 不受粟,故索金。女叹曰:‘此皆妾身之恶幛也!’遂以其情告 三郎 。”《老残游记》第十一回:“将来 申先生 庶几不至於搅到这两重恶障里去。就是 璵姑 ,道根尚浅,也该留心的为是。”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恶幛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汉语词汇,其含义需从构词法和历史文化背景综合解析:

一、核心释义

指内容含有恶意、诅咒或贬损性质的题辞绸幛。古代传统中,"幛"指题写词句后悬挂的整幅绸布,常用于庆贺或吊唁场合。而"恶幛"则是对这一形式的负面化用,通过文字传递攻击性或侮辱性内容,属礼仪习俗的异化现象。

二、词义构成解析

  1. "恶"(è)

    本义指罪过、凶暴,《说文解字》释为"过也",引申为恶意、丑劣。此处强调内容的道德否定性。

  2. "幛"(zhàng)

    源自古代屏风类织物,《康熙字典》注为"帛幅",后演变为书写颂词或挽辞的礼仪用品,如寿幛、挽幛。

三、文化背景与使用场景

旧时民间偶见以"送幛"形式进行羞辱的行为,例如:

四、现代认知与使用现状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已极度罕用,原因包括:

  1. 传统题幛习俗逐渐消亡
  2. 法律对名誉侵权行为的规范
  3. 网络时代新型侮辱形式的出现

    当前仅见于方言研究或民俗学文献中,如《中国民俗大典》提及"礼仪用物的负面变体"(民俗出版社,2003)。


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商务印书馆,2020:幛字条目释为"题字或词语的整幅绸布",恶字条目含贬义性用法
  2. 《说文解字注》中华书局,2013:对"恶"的本义训诂
  3. 《中国民俗通志·丧葬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5:礼仪用物的社会功能分析
  4. 《礼仪与中国文化》人民出版社,2011:传统交际仪轨的伦理规范

(注:因该词属历史冷僻用语,学术文献中直接释义较少,以上分析基于汉语构词规律及礼俗文化研究综合推证)

网络扩展解释

“恶幛”是一个佛教相关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以下信息解释:

词义解析

  1. 基本含义
    该词原为佛教术语,指人世间的贪欲、杀害等罪孽,常被视作修行中的障碍(即“魔障”)。其异体写法为“恶障”。

  2. 词源与结构

    • “恶”指罪孽、凶险,如“恶贯满盈”;
    • “幛”本指题字的布帛(如贺幛、挽幛),此处与“障”通假,引申为阻碍修行的负面因素。

文学用例

清代文学作品中可见其应用,例如:

使用场景

该词多用于宗教或文学语境,现代汉语中较少见,需结合上下文理解其佛教色彩及负面含义。

别人正在浏览...

阿迦炉香般调碧纱橱出勤出职错莫戴日戴斗大意动荡不定窦径敦嘱发轿凡耳拂除俯聆工人瘑疥杭杭子翰林子墨黑账宏观宏毅见景生情交道击搏才集德竭诚节末机灌济济排排爵士军校空弦口辨寇脱狂鸟枯魄蜡花老妪吹篪雷州半岛燎亮灵棚龙泉履蹻潘岳髩千秋之后肉脯商山四翁输鼠悚异素浄调絃退倦外翁亡赖五服相爷薪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