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寄治的意思、寄治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寄治的解释

(1).谓假托公义之名。《汉书·刘向传》:“大将军秉事用权,五侯骄奢僭盛,并作威福,击断自恣,行污而寄治,身私而託公,依东宫之尊,假甥舅之亲,以为威重。” 颜师古 注:“寄,託也。内为污私之行,外託治公之道也。”

(2).地方官署侨居他地。《宋书·州郡志一》:“ 宋 末失 淮北 ,侨立 兗州 ,寄治 淮阴 。”《新唐书·元载传》:“初, 四镇 北庭 行营节度使寄治 涇州 , 大历 八年, 吐蕃 寇 邠寧 ,议者谓三辅以西无襟带之固,而 涇州 散地不足守。” 蔡东藩 《后汉演义》第八五回:“ 孙权 命 瑜 领 南郡 太守,屯兵 江陵 ; 程普 领 江夏 太守,寄治 沙羡 。”

(3).暂时治理。 宋 岳飞 《奏李兴吴琦转官状》:“ 苏坚 权 河南府 事,令择一县,寄治府事,招收军马措置事宜。”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寄治”是一个多义词语,其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三个义项:

  1. 假托公义之名
    指表面上以公正治理为名,实际行为却出于私利。例如《汉书·刘向传》提到“行污而寄治,身私而託公”,颜师古注释为“内为污私之行,外託治公之道”。

  2. 地方官署侨居他地
    多用于古代行政区划变动时,官署临时迁至其他地区办公。如《宋书·州郡志一》记载,宋末失去淮北后,曾“侨立兖州,寄治淮阴”;《新唐书》也提到节度使官署寄治泾州的案例。

  3. 暂时治理
    表示临时性的管理或代理职责。例如宋代岳飞在奏折中提及“择一县,寄治府事”,即临时委派官员处理府衙事务。


注意:部分资料(如)将“寄治”解释为“通过书信传递治疗方法”,但此说法未见于权威典籍,可能为现代引申或误用,建议以历史文献中的传统释义为准。

网络扩展解释二

《寄治》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寄治》是一个中国汉字词语,意思是在信件或书籍中附上一些对人们生活健康的忠告或调理方法,或者对疾病的预防、治疗等进行建议的文章。寄治也指以信件或书信形式,将自己的心情、感受、忧虑等寄托或表达出来。

拆分部首和笔画

《寄治》这个词的拆分部首是「宀」和「疒」。其中,「宀」是指字头部分,代表宝盖头,表示与住宅、家庭和安定相关;「疒」是指字的右半部分,意味着疾病。《寄治》共有10个笔画。

来源和繁体

《寄治》是一个古代汉字词语。它的来源可追溯到中国古代,最早见于《庄子·外物》篇:“寄治者达治之也。”可以理解为,寄托思念之意。在繁体字中,「寄治」的写法保持不变。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寄治」这个词的书写形式可能稍有不同。在金文中,该词的写法类似于现代的「寄又」,表示通过寄信传达。在篆书中,「寄治」的字形较为独特,结构复杂。而到了隶书时代,「寄治」的字形逐渐趋于现代书写形式。

例句

1. 他在给我写的信中寄治了一些生活的小窍门。

2. 这本书是一封寄治,给人们提供关于养生的方案和建议。

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组词:
- 寄信:通过邮寄方式发送信件。
- 治疗:用药物、手术或其他方法来纠正或消除疾病。
- 书寄:将书籍寄送给他人。

近义词:
- 信笺:指写有信件内容的纸张或书信纸。
- 书函:指写有书信内容的信封。

反义词:
- 收信:接收他人寄来的信件。
- 没有相关的明确反义词。

别人正在浏览...

奥薮八洞白迭摆擂枱颁方北碑南帖碧涧并坐成竹在胸怵殆赐巧刺身大小夏侯大樽电子计算器地统豆祭都察院渎聒督护歌佛头青覆颠负途干文车构橑寡能横琴虎阜寂泊极功稽弘酷杀赉弼留声器罗绫盲风怪雨母舅南宁牛宿女尚书嚬蛾破斗戚家轻财贵义然糠自照冗长升元帖甚紧沈膇兽角衰翁术虎嗣圣晚智蔚为大观缊褚沃洲庠士淆讹萧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