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縣的意思、鄂縣的詳細解釋
鄂縣的解釋
[E county] 現在湖北省鄂城縣
詞語分解
- 鄂的解釋 鄂 è 中國湖北省的别稱。 古同“谔”,正直的話。 古同“愕”,驚訝。 古同“萼”,花托。 邊界:“紛被麗而亡鄂”。 姓。 筆畫數:; 部首:阝; 筆順編號:
- 縣的解釋 縣 (縣) à 中國省級以下的一種行政區劃。 縣 (縣) á 古同“懸”。 筆畫數:; 部首:厶;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鄂縣是中國古代地名,現為湖北省鄂州市的核心區域。其曆史沿革和文化意義可概括如下:
一、曆史沿革
-
先秦時期
- 西周夷王七年(公元前879年),楚君熊渠封中子紅為鄂王,築鄂王城,成為楚國政治中心之一。
- 戰國時期稱“鄂邑”,是楚國重要城邑,商隊活動頻繁(如“鄂君啟金節”的記載)。
-
秦至三國時期
-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正式設鄂縣,屬南郡,轄域覆蓋今鄂州及周邊地區。
- 三國時期,孫權于公元221年遷都鄂縣,改名“武昌”,寓意“以武而昌”,并在此稱帝。
-
近代變遷
- 1914年更名為鄂城縣,1983年撤銷縣制,設立省轄鄂州市。
二、地理位置
鄂縣位于長江中遊南岸,今鄂州市境内,曆史上是連接長江中下遊的交通樞紐,戰略地位顯著。
三、名稱變遷
- 古稱:鄂國、鄂邑(先秦)→ 鄂縣(秦)→ 武昌(三國)→ 壽昌(南宋)→ 鄂城(1914年)→ 鄂州(1983年)。
四、文化意義
- 楚文化發祥地:青銅器、漆器等工藝發達,屈原曾在此行吟(《九章·涉江》提及“鄂渚”)。
- 三國文化:孫權定都武昌,留下吳王城遺址等曆史遺存。
- 湖北省簡稱來源:因清代省會武昌(今鄂州)曾為隋唐鄂州治所,“鄂”成為湖北省簡稱。
如需更詳細的曆史事件或文化考證,可參考權威網頁。
網絡擴展解釋二
《鄂縣》這個詞可以拆分為「鄂」和「縣」。其中「鄂」字的部首是「鬲」,總筆畫為22畫。「鄂」字源于甲骨文,最初意指古代東方國家的首都。如今,「鄂」是湖北省的省簡稱,也是湖北省武漢市的簡稱。而「縣」字的部首是「山」,總筆畫為8畫。「縣」字用于地名,指小行政區劃地級單位。
「鄂縣」這個詞的繁體字為「鄂縣」。
古時候「鄂縣」的漢字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其主要意義保持不變。例句:湖北省境内有多個鄂縣,如鄂城縣、鄂托克前旗等。
與「鄂縣」相關的組詞可能包括「鄂州市」、「鄂爾多斯市」等。
近義詞可能有「縣城」、「鄉鎮」等詞彙。
至于反義詞,與「鄂縣」相對的詞彙或短語可能包括「省會城市」、「大都市」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