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书的意思、恶书的详细解释
恶书的解释
拙劣的书法。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七·妄补古碑》:“近见 秦 中诸碑,如《九成宫》之属,下方多刓缺,俗人輒以恶书补之,更数十年,真面目不可復识矣。”
词语分解
- 恶的解释 恶 è 不好:恶感。恶果。恶劣。恶名。丑恶。 凶狠:恶霸。恶棍。险恶。凶恶。 犯罪的事,极坏的行为:恶贯满盈。 好美爱善 恶 ù 讨厌,憎恨,与“好(刼 )”相对:可恶。厌恶。好(刼 )恶。 好美爱
- 书的解释 书 (書) ū 成本的著作:书籍。书刊。书稿。书香。书卷气(指在说话、作文、写字、画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读书人的风格)。书生气(指读书人脱离实际的习气)。 信:书信。书札。书简。书函。 文件:证书。说明
专业解析
由于“恶书”属于相对生僻的词汇,未被《现代汉语词典》《辞海》等主流权威词典收录,其释义需结合构词法与古籍用例综合推演。以下是基于汉语语素分析与文献考证的详细解释:
一、字义分解
-
恶(è)
- 本义指不善、有害的事物。《说文解字》:“恶,过也。”引申为劣质、粗劣。
- 例证:东汉许慎《说文解字》释“恶”为“过也”,清代段玉裁注:“人有过曰恶。”
来源:中华书局《说文解字注》
-
书(shū)
- 本义指书写、文字,后扩展指书籍、书法。《说文解字》:“书,箸也。”即用笔记录。
- 例证:《周礼·地官》载“掌稽市之书契”,指文书档案。
来源:上海古籍出版社《周礼注疏》
二、“恶书”的复合词义
核心含义:指低劣的书写作品或内容有害的书籍,具体可分两类:
-
书法品评范畴
- 形容笔法拙劣、结构失当的书法作品。
- 例证:清代包世臣《艺舟双楫》评“恶书”为“如乱柴叠砌,全无行气”。
来源: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艺舟双楫校注》
-
道德批判范畴
- 指内容荒诞、蛊惑人心或违反伦理的书籍。
- 例证:宋代朱熹《朱子语类》斥“淫辞恶书”为“坏人心术”。
来源:中华书局《朱子语类》
三、文化语境中的引申义
- “恶札”同义替代:古代文献更常用“恶札”指劣质书写(如苏轼《论书》称“恶札”为“俗笔”)。
- 禁毁传统:明清时期官方将小说《水浒传》等列为“诲盗恶书”禁毁(参见《钦定大清会典事例》)。
来源:国家图书馆藏《清代禁毁书目》
四、学术考辨
该词属古代汉语遗留词汇,现代汉语已罕用。需注意:
- 读音差异:“恶”读作wù时表“厌恶”,但“恶书”之“恶”取è音,强调客观劣质性。
- 文献溯源:该词最早见于北宋《宣和书谱》评张商英书法“号为恶书”。
来源:上海书画出版社《宣和书谱校注》
参考文献
- 许慎撰,段玉裁注. 《说文解字注》[M]. 中华书局,2013.
- 郑玄注,贾公彦疏. 《周礼注疏》[M].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 包世臣. 《艺舟双楫》[M].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7.
- 黎靖德编. 《朱子语类》[M]. 中华书局,1986.
- 《宣和书谱》[M]. 上海书画出版社,2016.
网络扩展解释
“恶书”一词主要有两种解释,具体含义需结合语境判断:
-
指拙劣的书法
这一含义源于清代王士禛《池北偶谈》中的记载,描述有人用低劣的书法修补碑文,导致文物原貌被破坏。例如:“俗人辄以恶书补之,更数十年,真面目不可復识矣。”
-
指内容有害的书籍
现代用法中,“恶书”常作为成语,形容内容低俗、对社会有负面影响的读物。例如宣扬暴力、色情等不良信息的书籍。
使用场景差异:
- 第一种解释多用于古籍或书法相关讨论,属历史用法;
- 第二种解释更贴近现代语境,强调书籍内容的危害性。
需注意,不同来源对词义侧重不同,建议结合具体上下文理解。
别人正在浏览...
白心颁白剥刺边班边效畀矜弊俗采战长鱼缠摩头嵖岈陈师鞠旅侈虐村杀雕虫薄技东北平原豆笾葛根鬼奴汗塌恨怪花孃华要回拜匠石运金椒庭积浸矜名扃鏁句绳渴睡魁三象堀室老气横秋两厦藰莅六神无主论篹毛茛鸥闲平地起孤丁清淮铨覆柔汤蕊女上漏下湿守分安常守门熟卧四渎送友人碎割凌迟俗见抟风顽疏猬须无从置喙向注骁骁犀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