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二尹的意思、二尹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二尹的解释

明 清 时对县丞或府同知的别称。《警世通言·赵春儿重旺曹家庄》:“﹝ 可成 ﹞初任是 福建 同安县 二尹。” 严敦易 校注:“二尹,县丞的别称,他是知县的副职,所以称为二尹。”《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一日,太学得选了 闽中 二尹,打点回家赴任。” 王古鲁 注:“二尹, 明 清 时俗称同知官为二府,而职务则同知府事。二尹,即二府。”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二尹是汉语中的历史官职称谓,在不同时期含义有所演变,主要包含以下两层含义:

  1. 周代官职的别称

    指周代司徒的副职,即司徒的助手官员。据《周礼·地官》记载,司徒掌管土地与教化,其副职称为“小司徒”,后世亦以“二尹”代称此职,凸显其地位仅次于司徒。

  2. 明清时期对县丞的尊称

    在明清地方行政体系中,“二尹”成为县丞的雅称。因知县(县令)称“大尹”,作为辅佐知县的副职(掌管粮马、户籍、巡捕等事务),县丞被尊称为“二尹”,体现其职位等级仅次于知县。此用法常见于明清文献及地方志,如《醒世恒言》中即有相关记载。


参考资料:

网络扩展解释

“二尹”是明清时期对地方官职的别称,具体含义如下:

  1. 基本定义
    “二尹”指明清时期的县丞(知县副职)或府同知(知府副职)。县丞为知县辅佐官,负责文书、仓狱等事务;府同知则协助知府处理政务,俗称“二府”。

  2. 名称来源

    • 因县丞、府同知均为地方正职官员的副职,故以“二”表示其地位次于主官(知县或知府)。
    • “尹”本为古代官职名(如商代伊尹),后引申为对官员的泛称。
  3. 文献例证
    明代小说《警世通言·赵春儿重旺曹家庄》提到:“初任是福建同安县二尹”,此处“二尹”即指县丞。

  4. 相关概念辨析

    • 贰尹:唐代指州府副职“少尹”,后也代指县丞,与“二尹”含义相似但时代背景不同。
    • 二府:明清时对府同知的俗称,与“二尹”可互通。

“二尹”是明清地方行政体系中副职官员的通俗称谓,需结合具体语境区分指代县丞还是府同知。

别人正在浏览...

暗箱操作八咏鄙诈卜珓忱辞冲尅棰挞刍说寸积铢累大上递嬗柢梧放开脸皮法循氛杂梗亮个样公粟顾心迒蹄豪心后事煌荣慌张还原反本简练揣摩僭虐矫舌交售咭力骨碌金交椅矜贫恤独军器看牌夸好困觉捆闼李广难封理论家鹿巾洛薄凝精铺衍棋术肉封弱水势利受朝数一数苏武传糖食条侯铁马廷辱铜兽符晚岁恶寒五色鱼险手销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