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 霜干 ”。
“霜榦”是一个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霜榦”同“霜干”,指傲霜挺立的树干,多用于形容松柏等耐寒树木在严冬中依然苍劲挺拔的姿态。例如:
该词常被赋予坚韧、高洁的寓意,通过树木在风霜中屹立不倒的形象,暗喻人的品格刚毅不屈。明代文献《酌中志》中提到的“霜榦虬枝”,即是以古松的形态象征精神气节。
需注意,“霜干”在部分方言中可能指物体表面的白色霜状粉末(如“柿霜”),但此含义与“霜榦”的文学意象无关。
霜榦(shuāng gàng)是一个汉字词语,由两个字符组成。下面将介绍它的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写法、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霜榦的拆分部首是雨,雨字是第五个部首。它的笔画数是16画,其中雨部3画,榦部13画。
霜榦的来源可以分为两部分。霜字指的是冬天寒冷时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的冰晶,榦字指的是木材上较粗的枝干。将两个字组合在一起形成了霜榦,寓意着冬天寒冷时,树上的枝干会被霜覆盖。
在繁体字中,霜榦的写法保持不变
在古时候,霜榦的写法和现代基本相同。
1. 冬天的早晨,霜榦上的霜结成了晶莹的白色珠子。
2. 寒冷的空气中,霜榦上的霜花熠熠生辉。
霜天、榦材、枝梧霜、楠榦等
霜柄、霜冻、榦木、榦干等
霧、枝细、滑榦、冰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