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二疎的意思、二疎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二疎的解释

见“ 二疏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二疎”是汉语词汇中的历史人物代称,又写作“二疏”,指西汉时期的疏广、疏受叔侄二人。据《汉书·疏广传》记载,疏广官至太子太傅,其侄疏受任太子少傅,两人因功成身退、不恋权位的事迹闻名。后世常用“二疏”象征淡泊名利、知止而退的处世态度。

这一典故在《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中被收录,释义为“汉代疏广、疏受叔侄的并称”,其文化内涵常出现在诗词中,如陶渊明《咏二疏》以“高啸返旧居,长揖储君情”赞颂其归隐之举。唐代白居易《不致仕》中“贤哉汉二疏,彼独是何人”亦借二人批判贪恋权位者。

从语言学角度,“二疏”作为专名复合词,符合古代汉语以数字加姓氏简称多人典故的构词规律,如“三曹”“四皓”等。其语义演变体现了汉民族对“进退之道”的价值认同,成为传统文化中理想人格的符号化表达。

注:本文内容综合参考《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中国古代人名大辞典》(中华书局)等权威辞书,相关典故核校于《汉书》原文。

网络扩展解释

“二疎”的正确读音为èr shū(注音:ㄦˋ ㄕㄨ),是汉语中的一个历史人物典故词,具体解释如下:


词义解析

  1. 本义
    “二疎”实为“二疏”的异体写法,指西汉汉宣帝时期的两位名臣疏广和疏受。两人是叔侄关系,疏广任太子太傅,疏受任太子少傅,因年老同时主动辞官归隐,被时人赞为“贤者”。

  2. 引申义
    后常用“二疏”比喻功成身退、不恋权位的典范,常见于诗词或典故中。例如《汉书·疏广传》记载,二人辞官时,送行车辆达数百,场面盛大,设宴于东都门外,成为历史美谈。

  3. 字形说明
    “疎”是“疏”的异体字,二者音义相同,均读作shū,本义为“疏通”,后引申为“疏远”“稀疏”等。现代汉语中多写作“疏”。


相关扩展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汉书》相关记载或汉典网()。

别人正在浏览...

熬茶背拉背盟辩事不知甘苦穪述春锄戹苦二贾法供繁本反命法物港浦观貌察色谷贱伤农故有翰蕃函盖寒威愰惚醮拔郊寒岛瘦玠珪际留金枝玉叶救拔极尊累土聚沙勒停连七廖廓綟绶乱视緑帻没可得门符绵区南唐二陵碰运气片句桥彴轻暗青女月渠弭三岔路盛凉声威大震侍班矢词疏落说山嗣训松椿恌易讬之空言先意希旨笑面夏清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