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耳食之论的意思、耳食之论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耳食之论的解释

指听来的没有确凿根据的话。 清 赵翼 《廿二史札记·新旧唐书一》:“今人动谓新书过旧书远甚,此耳食之论也。”亦作“ 耳食之谈 ”。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五:“此耳食之谈,引经断狱,当不如是。” 鲁迅 《朝花夕拾·无常》:“我也没有研究过小乘佛教的经典,但据耳食之谈,则在 印度 的佛经里,焰摩天是有的,牛首阿旁也有的,都在地狱里做主任。”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耳食之论”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为详细解释:

  1. 读音与结构
    拼音为ěr shí zhī lùn,属于偏正式成语,多作主语或宾语使用。

  2. 基本含义
    指未经审察、轻信传闻而听来的无根据言论。比喻人盲目接受不可靠的信息,类似“以耳代食”,形容不假思索地接受他人观点。

  3. 出处与典故
    源自西汉司马迁《史记·六国年表序》:“学者牵于所闻……此与以耳食无异。”意指学者受限于听闻,未能深究史实本质,如同用耳朵“吃”东西般草率。

  4. 用法与近义词

    • 近义词:耳食之谈、无稽之谈、道听途说。
    • 反义词:真知灼见、凿凿之言。
    • 例句:清代赵翼曾用“今人动谓新书过旧书远甚,此耳食之论也”批判盲目推崇新版史书的现象。
  5. 现代启示
    该成语提醒人们对待信息需保持审慎态度,避免轻信未经核实的内容,尤其在信息泛滥的当代更具现实意义。

建议结合《史记》原文及历代注释(如清代学者用例)进一步理解其历史语境。

网络扩展解释二

《耳食之论》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指以美食来满足耳朵的享受,也就是指以听觉感受为主题的美食文化或饮食讨论。现在我们来拆分一下它的部首和笔画。部首是耳,它指的是耳朵;笔画是11画。这个词的来源比较有意思,最早出现在南朝宋时期的文学家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一书中。它的繁体字和简体字一样写作「耳食之论」。 古代的汉字写法与现代有一些区别,例如「耳」字在古代写作「聿」,而「食」字则与现代相同。 下面给你一个例句: 他们在饭桌上不仅享受美食,还聆听《耳食之论》。 关于这个词的组词,我们没有特定的常见组词,因为它往往作为一个独立的词语使用。然而,它可以与其他词语组成词组,形成新的意义。 近义词方面,可以使用「耳目一新」来表示类似的意思,意为带来新鲜感和令人愉悦的享受。反义词方面,我们可以使用「无趣的口粮」来表示与「耳食之论」相对的概念,指的是平淡无味的口味。 希望以上回答对你有帮助!如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