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竹的一种。 宋 赞宁 《笋谱·二之出》:“木竹笋,今 灵隐山 中亦出。﹝木竹﹞中坚亦通,小脉节内若通草中也。” 元 李衎 《竹谱详录·木竹》:“木竹, 闽 浙 山中处处有之。丛生,坚实,中间亦通,小脉节内如通草。其笋坚,可食。 福建 生者,心实,笋硬不可食。土人呼为柴竹。又一种生於 韶州 山中最多,茎如万岁藤,中实如木,可为杖。”
(2).树木和竹子。 宋 张耒 《人日饮酒赋》:“岂木竹之始和,生庶汇而施仁。”
“木竹”是一个多义词,具体含义需结合语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两种解释:
植物特征
木竹是竹子的一种,又名“扁担竹”或“柴竹”。其竹竿壁厚且坚实,但稍显弯曲,内部结构中间通孔,小脉节内类似通草。主要分布于福建、广东、广西、四川、江西等地的山区。
用途
竹竿适合作为农作物的支架或建筑支柱,嫩笋可腌制食用(但福建产的部分品种因质地坚硬不可食用)。
组合含义
在文学或日常表达中,“木竹”可指代树木和竹子两类植物,例如宋代张耒的诗句“岂木竹之始和”,以及苏东坡画作中“枯木竹石”的意境。
使用场景
常见于描述自然景观或艺术创作,如:“木竹酒香初着雨,半城人在醉醒中”(诗句)。
若需进一步了解竹类品种或文化延伸,可参考古籍《笋谱》《竹谱详录》等文献。
《木竹》是一个中文词汇,指的是“树木和竹子”。这个词在汉语中常用来描述植物界中的两种重要类型。
《木竹》这个词由两个汉字组成,其中“木”是木字旁的木部分,表示树木;“竹”是由竖、横和撇构成的,表示竹子。在笔画上,“木”字有四画,“竹”字有六画。
《木竹》这个词的来源较为古老,最早出现在古代文献中。至于繁体字形式,其与简体字形式相似,只是在一些笔画的写法上稍有不同。
古时汉字的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所以《木竹》在古代的写法也有一些变化。具体来说,“木”字在古代写法中更为简化,称为“朩”,而“竹”字则保持较为相似的形态。
1. 这片竹林中的木竹葱郁欲滴,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2. 他喜欢用木竹来构建自己的家具,因为这样更加环保。
与《木竹》相关的组词有:木材、木质、木制品、竹林、竹笋等。
与《木竹》含义相近的词语有:木本、木质植物、竹类等。
与《木竹》相反的词语是:石头、玻璃(这些与植物相对的是无机物质)。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