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竹的一种。 宋 赞宁 《笋谱·二之出》:“木竹笋,今 灵隐山 中亦出。﹝木竹﹞中坚亦通,小脉节内若通草中也。” 元 李衎 《竹谱详录·木竹》:“木竹, 闽 浙 山中处处有之。丛生,坚实,中间亦通,小脉节内如通草。其笋坚,可食。 福建 生者,心实,笋硬不可食。土人呼为柴竹。又一种生於 韶州 山中最多,茎如万岁藤,中实如木,可为杖。”
(2).树木和竹子。 宋 张耒 《人日饮酒赋》:“岂木竹之始和,生庶汇而施仁。”
木竹是汉语中的多义词项,主要包含以下两种释义:
一、植物名称
指禾本科竹亚科木竹属(学名:Bambusa rutila)的常绿植物,其茎秆木质化程度高,叶片狭长,多分布在中国南方湿润地区。该名称源于其兼具“木质化茎”与“竹类形态”的特征。据《汉语大词典》记载,木竹在古代文献中常与“筇竹”“慈竹”等并列,例如宋代《太平御览》提及“木竹可为杖,纹理坚密”。
二、姓氏来源
“木竹”作为复姓曾见于古代少数民族,属罕见姓氏。《中国姓氏大辞典》考据其为鲜卑族姓氏“木骨闾”的汉化演变形式之一,后逐渐简化为单姓“木”或“竹”。元代文献《南村辍耕录》中亦有“北人复姓如木竹、叱吕”等相关记载。
引申用法
在方言和特定语境中,“木竹”可代指竹制器具(如木竹椅)或乐器部件(如笛箫的竹质共鸣管),此类用法多见于民间工艺及传统音乐领域的专业文献。
“木竹”是一个多义词,具体含义需结合语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两种解释:
植物特征
木竹是竹子的一种,又名“扁担竹”或“柴竹”。其竹竿壁厚且坚实,但稍显弯曲,内部结构中间通孔,小脉节内类似通草。主要分布于福建、广东、广西、四川、江西等地的山区。
用途
竹竿适合作为农作物的支架或建筑支柱,嫩笋可腌制食用(但福建产的部分品种因质地坚硬不可食用)。
组合含义
在文学或日常表达中,“木竹”可指代树木和竹子两类植物,例如宋代张耒的诗句“岂木竹之始和”,以及苏东坡画作中“枯木竹石”的意境。
使用场景
常见于描述自然景观或艺术创作,如:“木竹酒香初着雨,半城人在醉醒中”(诗句)。
若需进一步了解竹类品种或文化延伸,可参考古籍《笋谱》《竹谱详录》等文献。
白骨再肉罢列悲喜剧不纯裁剖辰放氏趁风凉称娖陈卦叱骂重裘抽抽噎噎楚魄从革打逗代数学大神农架飞冲簋贰红膏宦官皇轝欢合歡说艰否坚确胶胶扰扰捷猎矜贷兢兢乾乾近功敬诎蠲絜看菜抗然刻苦梦话妙达南航北骑暖气团剽便劈棱简齐迹轻量清壮权奇乳燕飞三池三浴三衅衰杖熟衣托鉢望诸君文闱显表香鑪先圣先师销魂夺魄下邑心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