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拜表的意思、拜表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拜表的解释

(1).上奏章。 三国 魏 曹植 《上责躬应诏诗表》:“谨拜表并献诗二篇。” 晋 李密 《陈情事表》:“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唐 韩愈 《感春》诗之四:“前随 杜尹 拜表迴,笑言溢口何欢咍。” 清 曹寅 《闻恢复长沙志喜》诗之一:“将军敬拜表,天子喜披书。”

(2).对神拜献祈祷文。《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爱子 王雱 病疽而死, 荆公 痛思之甚,招天下高僧设七七四十九日斋醮,荐度亡灵。 荆公 亲自行香拜表。”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拜表是汉语中具有历史意涵的复合词,其核心意义指向古代官员向君主呈递奏章的礼仪行为。从构词法分析,"拜"指行礼的动作,"表"特指臣子陈述政见的文书体裁,《古代汉语词典》指出"表"在汉代确立为奏议文类,用于陈请谢贺。

该词在历史文献中呈现三层语义演变:其一,魏晋时期道教文献《赤松子章历》载"拜表上章"指焚香祝告天帝的仪式,此为宗教仪轨延伸义;其二,唐代官僚制度中,《旧唐书·职官志》规定五品以上官员需行"拜表"之礼,包含启封、宣读、叩首等程序性动作;其三,文学语境中,刘勰《文心雕龙·章表》强调"表以陈请",陆机《文赋》注"表以谢恩",显示其文体功能分化。

现代汉语使用中,"拜表"保留古语色彩,常见于历史题材作品。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标注其为"古代礼仪用语",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新华成语大词典》收录"焚香拜表"成语,喻指虔诚禀告的形态。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该词未被《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收录,读音遵循"拜bài表biǎo"的标准组合。

网络扩展解释

“拜表”一词在汉语中有两个主要含义,结合多个来源的考据,具体解释如下:

  1. 臣子上奏章的行为
    指古代官员向皇帝呈递奏章时需行跪拜礼的仪式。该用法常见于历史文献,如:

    • 李密《陈情表》结尾“谨拜表以闻”,表达恭敬呈递奏章的礼仪。
    • 三国时期曹植《上责躬应诏诗表》中“谨拜表并献诗二篇”,也体现这一用法。
      此行为强调对君主的尊崇,需通过特定礼仪完成(、3、5、7均提及)。
  2. 宗教或祭祀中的祈祷仪式
    指对神明献上祈祷文或举行相关仪式。例如:

    • 宋代《京本通俗小说》中记载王安石为亡子“亲自行香拜表”,即通过拜表祈求神明超度亡灵。
    • 黄历中的“拜表”亦多指此类宗教活动(、9、10提及)。

补充说明
该词在不同语境下含义不同:

建议结合具体文献语境理解其指向。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典》《汉程词典》等工具书(综合、10等权威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巴比伦暴斧边调边峤波籞捕房唱言餈巴慸介东岳大帝二吴恶沱返祖现象凤脑香辅导员盖天甘滑戈戟根本法宫墙锅子豪憝衁池护度回含麾仗混事健陀罗骄儿騃女胶鞋酒子机筵急张拒遂拷纱馈贽焜奕枥骥邻封龙剑龙炯罗苴子洛社落汤鷄緑发马韩猛烛妙思庙战纽子人言藉藉韶敏诗敌税输肆勤宿将损寿太学体万年枝仙宅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