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表的意思、拜表的详细解释
拜表的解释
(1).上奏章。 三国 魏 曹植 《上责躬应诏诗表》:“谨拜表并献诗二篇。” 晋 李密 《陈情事表》:“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唐 韩愈 《感春》诗之四:“前随 杜尹 拜表迴,笑言溢口何欢咍。” 清 曹寅 《闻恢复长沙志喜》诗之一:“将军敬拜表,天子喜披书。”
(2).对神拜献祈祷文。《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爱子 王雱 病疽而死, 荆公 痛思之甚,招天下高僧设七七四十九日斋醮,荐度亡灵。 荆公 亲自行香拜表。”
词语分解
- 拜的解释 拜 à 表示敬意的礼节:拜手(古代男子跪拜礼的一种)。拜忏。礼拜。回拜。 恭敬地:拜托。拜谢。拜读。拜别。拜谒(.拜见;.瞻仰陵墓、碑碣)。 行礼祝贺:拜年。拜寿。 用一定的礼节授与某种名义或职位,或
- 表的解释 表 (⑤錶) ǎ 外部,外面,外貌:表面。外表。仪表。表象。表层。表皮。 显示:表示。表态。表征。表达。表露。表演。表情。略表心意。 中医指用药物把感受的风寒发散出来:表汗。 分类分项记录事物的文件:
网络扩展解释
“拜表”一词在汉语中有两个主要含义,结合多个来源的考据,具体解释如下:
-
臣子上奏章的行为
指古代官员向皇帝呈递奏章时需行跪拜礼的仪式。该用法常见于历史文献,如:
- 李密《陈情表》结尾“谨拜表以闻”,表达恭敬呈递奏章的礼仪。
- 三国时期曹植《上责躬应诏诗表》中“谨拜表并献诗二篇”,也体现这一用法。
此行为强调对君主的尊崇,需通过特定礼仪完成(、3、5、7均提及)。
-
宗教或祭祀中的祈祷仪式
指对神明献上祈祷文或举行相关仪式。例如:
- 宋代《京本通俗小说》中记载王安石为亡子“亲自行香拜表”,即通过拜表祈求神明超度亡灵。
- 黄历中的“拜表”亦多指此类宗教活动(、9、10提及)。
补充说明
该词在不同语境下含义不同:
- 政治场景中,强调君臣礼仪(如唐代韩愈诗句“前随杜尹拜表迴”);
- 宗教场景中,侧重信仰表达(如设斋醮时献祷文)。
建议结合具体文献语境理解其指向。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典》《汉程词典》等工具书(综合、10等权威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二
拜表(bài biǎo)这个词的意思是敬拜、膜拜的意思。它由两个部首组成,左边的部首是手,右边的是表。手的部首是扌,表的部首是衤。拜表的总笔画数是9画。这个词在甲骨文中是用手拿著盆在祭祀的意思,表示敬拜。在繁体字中的写法是拜表。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手部的字写作"扌",表部的字写作"衤"。一个例句可以是:“他向神庙拜表,表达了对神的崇敬之情。” 拜表这个词的相关组词有拜神、拜物等。近义词可以是膜拜、尊崇等。反义词可以是轻视、蔑视等。
别人正在浏览...
挨肩儿安恋半白标颠壁死差拟抄手村塾大殿大古来淡季刀子秤豆萁反衬放纵不拘風措櫜兜搆难勾迁龟带黄发回销嘉谷加礼謇愕简寡金虫忌忍鸡豚困亨顂体量才器使帘押鬣戟领给寐寐敏绝宁静杷头辟暑钱监蛩山弃之可惜权首人才辈出撒诳上根大器商岭生扭做眚愆蛇蜿菽藿水溲颂台随波痛辱蕰年象犀咸水湖销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