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皮弁服的意思、皮弁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皮弁服的解釋

古代天子視朝、諸侯告朔所著之衣,以白缯為之。也稱“縞衣”。《儀禮·既夕禮》:“薦乘車,鹿淺幦,幹笮革靾,載旜載皮弁服,纓轡貝勒,縣于衡。” 鄭玄 注:“皮弁服者,視朔之服。” 清 鳳應韶 《鳳氏經說·皮弁服》:“皮弁之用,天子視朝,諸侯告朔,聘禮主賓,皆服之。” 清 鳳應韶 《鳳氏經說·皮弁服》:“ 孔子 謂諸侯皮弁告朔,卒告朔事,然後服縞以視朝,然則縞衣,皮弁之衣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皮弁服是中國古代重要的禮服之一,屬于吉服範疇,主要用于禮儀性場合。其核心特征及文化内涵如下:

一、基本釋義

“皮弁”指以白色鹿皮制成的禮冠,“服”指配套的衣裳。據《漢語大詞典》釋義,皮弁服是古代帝王貴族在視朝、田獵、祭祀等場合穿戴的禮服(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0年)。其形制特征為:

二、禮制功能

  1. 等級象征

    據《周禮·春官》記載,不同爵位者皮弁玉飾有别:“天子十二會,諸侯七會,大夫五會”(中華書局點校本)。明代沿襲古制,《明史·輿服志》載皇帝皮弁“綴五采玉十二珠”,世子則“去五采玉”(中華書局點校本)。

  2. 禮儀場景

    • 視朝:明代皇帝朔望日禦奉天門早朝着皮弁服
    • 祭祀:《禮記·玉藻》載“天子皮弁以日視朝,聽朔于南門之外”
    • 田獵:《詩經·小雅》有“弁彼鸒斯,歸飛提提”之句,鄭玄注:“弁,皮弁也”

三、形制演變

時期 特征演變 文獻依據
周代 素衣素裳,無章紋 《儀禮·士冠禮》鄭玄注
唐代 加蔽膝、革帶 《新唐書·車服志》
明代 绛紗袍配紅裳,玉圭九寸 《明會典·冠服》

四、文化内涵

皮弁服承載“尚質”禮學思想,《禮記·郊特牲》釋:“皮弁,素服而祭…示民以質也”,強調禮制本質在于質樸莊重。其白色皮質象征天道純淨,玉飾則喻君子德行,構成“以玉比德”的禮器哲學體系。


文獻來源:

  1. 《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2. 《周禮注疏》(中華書局)
  3. 《明史·輿服志》(中華書局)
  4. 《禮記正義》(上海古籍出版社)
  5. 《明會典》(萬曆刻本影印本)

網絡擴展解釋

皮弁服是中國古代的一種禮儀服飾,其含義和用途如下:

1.基本定義與材質

皮弁服是古代天子、諸侯在特定禮儀場合穿着的服飾,以白色細絹(白缯)制成,故又稱“缟衣”。其名稱來源于配套的“皮弁”(皮質禮冠),屬于弁服體系中的一種。

2.使用場合

3.曆史演變

4.形制特點

以白缯為材質,搭配皮弁冠,整體風格莊重簡潔,符合古代“以素為貴”的禮制觀念。


注意:部分網頁(如)将“皮弁服”誤釋為成語,與曆史文獻記載不符,需以權威考據為準。如需完整信息,可參考《儀禮》《周禮》及清代鳳應韶《鳳氏經說》等典籍。

别人正在浏覽...

瘢楞備水邊方辨彰比迸鄙嫚并軌笞決蟲穿蟻蝕串通賜食彫彤東面惡菲帆帏梵譯費日風問馮友蘭鸹鸧匦書圭組花街柳市灰儭豁剌剌火紙筒胡天胡地賈充香嘉況降谪賤造頰腮竟自巾笈謹閲狷介之士雷霆電雹馬蛋梅葛面料盤拏頗覆惸鳏窮說秋海棠三寸之舌稍長膽壯手把子壽夭順俟四紛五落調風月拓撲炜管汙道烏貪仙府向塗小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