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昏昧保守,固执而不知变通。《文明小史》第六回:“卑府从前在那府里,也做过一任知县,地方上的百姓,极其顽固不化。” 克非 《春潮急》十五:“父亲依旧顽固不化,不仅不同意入社,连小组会也拒绝去参加。”
(2).指坚持错误,不肯改悔。 续范亭 《警告中国抗战营垒内的奸细分子》:“将来只有你们和最顽固不化的人,做了国家的罪人,世界的罪人,这是何等最不便宜的事!” 梁信 《从奴隶到将军》第六章:“说我顽固不化,为游击主义翻案;蔑视中央,搅乱军心等等。”
“顽固不化”是一个贬义成语,用于形容人思想保守或坚持错误立场,拒不改变。以下是详细解释:
思想守旧,不知变通
指人思想保守、愚昧,拒绝接受新事物或适应变化。例如清代《文明小史》中提到百姓“极其顽固不化”。
坚持错误,不肯悔改
特指明知自己观点或行为有误,仍固执己见、拒绝改正。如梁信在《从奴隶到将军》中批评“顽固不化”者“为游击主义翻案”。
典型语境
造句示例
该词多用于书面或正式场合,带有较强批判性。需注意语境,避免用于中性或褒义描述。
《顽固不化》是一个成语,形容人或事物固执不变、坚持错误、改不了错误行为或思想的意思。
《顽固不化》的拆分部首和笔画为:
顽(頁+彳)
固(囗+石)
不(丆)
化(⺣+龵)
《顽固不化》源自宋朝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之四十二》:“人生七十古来稀,百年成败已衰非。吾将顽固半生真,惭杨柳岸群鸥之。”后经常用于形容固执不变的人或事物。
《顽固不化》的繁体写法为「頑固不化」。
古时候《顽固不化》可写作「頑固不化」,其中「頑」的意思是顽固、执拗,「固」的意思是固执、不变,「化」的意思是改变、变化。
他这个人顽固不化,别人再怎么说他都不听。
组词可以有:顽固、固化、不化。
近义词可以有:执拗、固执不变、不听劝告。
反义词可以有:易变、易悔改、接受改变。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