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志的意思、安志的详细解释
安志的解释
(1).苟安之心。《国语·晋语四》:“君以天子之命服命 重耳 , 重耳 敢有安志,敢不降拜?”
(2).犹安心。《礼记·深衣》:“下齐如权衡者,以安志而平心也。” 郑玄 注:“心平志安,行乃正。” 晋 潘尼 《怀退赋》:“ 聃 安志于柱史, 由 抗迹于 嵩箕 。”
词语分解
- 安的解释 安 ā 平静,稳定:安定。安心。安宁。安稳。安闲。安身立命。安邦定国。 使平静,使安定(多指心情):安民。安慰。安抚。 对生活工作等感觉满足合适:心安。安之若素(遇到不顺利情况或反常现象像平常一样对待
- 志的解释 志 ì 意向:志愿。志气。志趣(志向和兴趣)。志士(有坚决意志和高尚节操的人)。志学。 记,记在心里:志喜。志哀。永志不忘。 记号:标志。 记载的文字:杂志。志怪(记载怪异的事)。 称轻重,量长短、多
网络扩展解释
“安志”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有以下两层含义:
一、基本释义
-
苟安之心
指满足于现状、缺乏进取的心态,带有一定消极色彩。例如《国语·晋语四》中提到:“君以天子之命服命重耳,重耳敢有安志,敢不降拜?”()
-
安定心志
强调在困境中保持内心平静、意志坚定。如《礼记·深衣》所述:“下齐如权衡者,以安志而平心也”,郑玄注解为“心平志安,行乃正”()。现代用法中,多用于形容面对困难时从容坚定的态度()。
二、使用场景
- 古文语境:常见于描述人物心态或礼仪规范,如晋代潘尼《怀退赋》中“聃安志于柱史”的典故()。
- 现代用法:可形容个人在压力下保持镇定,例如“安志于学术研究”表达专注精神()。
- 人名字义:作为名字时,“安”取平安、安定之意,“志”指志向,组合寓意“安定且有抱负”()。
三、补充说明
需注意语境差异:古籍中“安志”可能含贬义(如苟安),而现代更偏向褒义的“坚定心志”。具体释义需结合上下文分析。
网络扩展解释二
安志(ān zhì)是一个汉字词语,包含两个部分:部首安(ān),笔画包含䒑、安、宀;部首志(zhì),笔画包含心、弋、一,总共有10个笔画。安志这个词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它经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心灵深处的追求和决心,表达对某种事物的坚定愿望和追求。
在繁体字中,安志的写法与简体字相似,没有太大的变化。
古时候汉字写法略有不同,安字部首安写为宀,并加上三个横笔画(划在宀的上方),志字则写为心,旁边加上一横和一个斜撇,总共有8个笔画。
以下为一些关于安志的例句:
1. 这个年轻人心怀安志,希望能为社会做出贡献。
2. 他身上散发着一股安志,让人不禁对他的行动表示钦佩。
一些相关的组词有:
1. 志愿者:指愿意无偿从事某项工作或服务的人。
2. 志向:指一个人对未来的发展和取向所持有的心愿。
3. 立志:指下定决心要达到某种目标或境界。
一些近义词有:
1. 心愿:指内心深处的希望和梦想。
2. 决心:指对某种事物或行为有坚定的决定和意愿。
反义词暂无。
希望以上回答对您有所帮助!如果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