骄侈的意思、骄侈的详细解释
骄侈的解释
(1).骄傲自大。《左传·成公十七年》:“君骄侈而克敌,是天益其疾也。难将作矣!”《新唐书·房玄龄传》:“常恐诸子骄侈,席势凌人,乃集古今家诫,书为屏风,令各取一具。” 明 张居正 《答南学院周书》:“一切务为姑息弛纵,贾誉於众,以致士习骄侈,风俗日坏。” 清 秋瑾 《精卫石》诗:“举动自如无俗态,谦和举措不骄侈。”
(2).骄纵奢侈。 唐 韦应物 《金谷园歌》:“当时豪右争骄侈,锦为步障四十里。”《新五代史·南唐世家·李煜》:“ 煜 性骄侈,好声色。”《明史·陶安传》:“帝尝御 东阁 ,与 安 及 章溢 等论前代兴亡本末。 安 言丧乱之源,由於骄侈。帝曰:‘居高位者易骄,处佚乐者易侈。骄则善言不入,而过不闻。侈则善道不立,而行不顾。如此者,未有不亡。卿言甚当。’”
词语分解
- 骄的解释 骄 (驕) ā 马壮健。 自满,自高自大,不服从:骄傲。骄气。骄恣。骄横(坣 )。骄矜。骄纵。 猛烈:骄阳。 笔画数:; 部首:马; 笔顺编号:
- 侈的解释 侈 ǐ 浪费,用财物过度:侈糜。奢侈。穷奢极侈。 夸大:侈谈。 邪行:“放辟邪侈”。 笔画数:; 部首:亻;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骄侈”是一个汉语复合词,由“骄”和“侈”两个字组合而成,主要形容人的态度和行为,带有明显的贬义色彩。其核心含义可以拆解和解释如下:
-
“骄”的含义:
- 本义指马高大健壮。《说文解字》:“骄,马高六尺为骄。” 引申为自高自大、傲慢、放纵、不可一世。指人因为自身条件(如地位、财富、才能、功劳等)优越而看不起他人,态度傲慢,行为放纵。
- 相关词:骄傲、骄横、骄奢、骄纵。
-
“侈”的含义:
- 本义指铺张、浪费、奢华。《说文解字》:“侈,掩胁也。从人,多声。一曰奢也。” 段玉裁注:“掩者,掩盖其上;胁者,胁制其旁。凡自多以陵人,物盛生骄乐,皆侈之为也。” 主要指生活上过度奢华、浪费无度,行为上放纵、过分。
- 相关词:奢侈、侈靡、侈谈。
-
“骄侈”的合成含义:
- 核心意义: 形容人既傲慢自大又生活奢侈浪费。它不仅仅指物质上的奢华,更强调这种奢华是建立在傲慢、放纵、不知收敛的态度基础之上。
- 具体表现:
- 态度上: 目中无人,盛气凌人,恃才(或恃财、恃势)傲物。
- 行为上: 生活极度奢华铺张,挥霍无度,追求享乐,行为放纵,不知节制。
- 本质上: 是一种因拥有优越条件(权势、财富等)而产生的道德堕落和行为失范,常常与“淫逸”(荒淫放荡)连用(骄侈淫逸),是古人批评统治者或富贵者失德败行的重要词汇。
-
用法与语境:
- 通常用于描述统治者、权贵、富人等因拥有权势或财富而产生的腐化堕落行为。
- 在古代文献中常与“淫逸”并用,构成“骄侈淫逸”,形容生活糜烂、道德败坏。
- 带有强烈的批判和贬斥意味。
-
近义词辨析:
- 骄奢: 强调因骄傲而生活奢侈,与“骄侈”意思非常接近,常可互换。细微差别可能在于“侈”更侧重行为上的铺张浪费和过分。
- 奢侈/侈靡: 主要强调物质生活上的过度花费和享受,不一定包含“骄”(傲慢)的成分。
- 傲慢/骄横: 主要强调态度上的自高自大、盛气凌人,不一定包含“侈”(奢侈)的成分。
“骄侈”一词精准地描绘了一种结合了心理上的傲慢自大与行为上的奢侈放纵的状态。它常用于批评那些凭借优越地位或财富而忘乎所以、生活腐化、道德沦丧的人,尤其多见于对古代统治者或权贵的负面评价中。
权威参考来源:
-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对“骄”和“侈”的本义、引申义及“骄侈”的合成词义有详细、权威的训释。该词典由数百位语言学家历时十余年编纂,是当今规模最大、释义最全的汉语语文词典之一,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
- 《辞源》(第三版): 作为一部主要收录古汉语词汇的大型辞书,对“骄”、“侈”及“骄侈”在古籍中的用法和含义有深入的考释和例证,商务印书馆出版。
- 《古代汉语词典》(第二版): 商务印书馆出版,侧重古汉语词汇释义,对“骄侈”在古代文献中的具体运用有清晰的解释和例句。
- 《说文解字》(汉·许慎 著): 作为中国第一部系统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典,是理解“骄”、“侈”本义的最根本依据。后世字典多以其为基础进行解释和补充。
- 古籍用例:
- 《左传·定公四年》:“无始祸,无怙乱,无骄侈。” (警告不要制造祸端、不要乘乱取利、不要骄纵奢侈)
- 《晋书·贺循传》:“骄侈不恤政事。”(批评统治者骄纵奢侈,不关心政务)
网络扩展解释
“骄侈”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综合解析:
一、基本含义
“骄侈”包含两层核心含义:
- 骄傲自大:指态度傲慢、目中无人。例如《左传·成公十七年》提到“君骄侈而克敌”,即批评君主因骄傲导致隐患。
- 骄纵奢侈:形容生活铺张浪费、放纵享乐。如《新唐书》记载房玄龄担忧子孙“骄侈,席势凌人”,体现对奢侈行为的警示。
二、使用场景
该词多用于批评性语境,常见于:
- 历史文献:如《新五代史》描述南唐后主李煜“性骄侈,好声色”。
- 道德劝诫:明代张居正曾指出“骄侈”会导致社会风气败坏。
- 现代评价:可形容过度追求物质享受、忽视节俭价值观的个人或群体。
三、相关延伸
- 与“骄奢”的差异:“骄侈”更侧重奢侈行为,而“骄奢”偏重傲慢性格(参考“骄奢”释义)。
- 反义词:谦逊、节俭、克己等。
四、例句参考
- 韦应物《金谷园歌》:“当时豪右争骄侈,锦为步障四十里。”
- 秋瑾《精卫石》:“举动自如无俗态,谦和举措不骄侈。”
如需查看更多古籍用例,可参考、6的完整引文。
别人正在浏览...
安分守理抱担保泰持盈豺獭赤骥触及锄犁代易打拷刀镊断鴈垩本讹脱番阏防微燔销凤协鸾和抚兵傅堞贵人多忘事汗迹好听护书匣艰苦奋斗藉靡惊风骇浪吉壤急攘攘九姑课积心击玉敲金开天辟地馗厨蓝筹股了高亮节篱根媒姥蒙子暮暗欧詈乞外热电站如此这般色艺无双山不转路转商业网沈健适历十年九潦世学送哭天方教涕零如雨恸啕抟结斡迁无门黠巧泻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