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sophagus;oesophagus] 自咽到胃的管道,长25—30厘米,其外面为纤维膜,中为纵行及环行肌层和由疏松结缔组织组成的粘膜下层,内面为粘膜层,其表面衬有未角化的复层鳞状上皮,并有食管腺开口。亦称“食道”
人和动物连接咽头和胃的管状器官。食物经口腔从咽头进入食管,管壁肌肉收缩时可将食物送到胃里。
“食管”是人体消化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器官,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定义 食管(又称食道)是连接咽部与胃的肌性管道,成年人的食管长度约25-30厘米,主要负责将咀嚼后的食物通过蠕动送入胃部。
解剖结构
核心功能 • 运输功能:通过节律性蠕动推动食团下行 • 抗反流机制:下段食管括约肌防止胃内容物反流 • 分泌黏液:黏膜层分泌黏液保护管壁
常见相关疾病
食管是人体消化系统中的一个器官,位于食道与胃之间,起到将食物从咽喉经过向胃部输送的作用。食管由平滑肌组成,呈管状,长度约25厘米。
食管的部首是食(吃的意思),共有10个笔画。
食管一词的来源较为明确,根据《说文解字》记载,其最早的形状是像喉咙一样细长的管子,用于传输食物。后来,这个器官被称为食管。
食管的繁体字为食爿。
古代汉字在演变过程中,食管的写法经历了变化。如“嚞”、“裼兕”、“飠鞐”等都是古代汉字中表示食管的写法。
1. 孩子吃饭时,食物通过食管进入胃部。
2. 食管狭窄可能会导致吞咽困难。
食道、食物、食欲、食量。
食道、食道管。
气管。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