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漂杵的意思、漂杵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漂杵的解释

浮起舂杵。形容恶战流血之多。《书·武成》:“会于 牧野 ,罔有敌于我师,前徒倒戈,攻于后以北,血流漂杵。” 孔颖达 疏:“自攻其后,必杀6*人不多;血流漂舂杵,甚之言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夸饰》:“襄陵举滔天之目,倒戈立漂杵之论,辞虽已甚,其义无害也。” 前蜀 韦庄 《辛丑年》诗:“九衢漂杵已成川,塞上黄云战马闲。” 瞿秋白 《荒漠里》:“汗血虽然‘漂杵’,诗人却立在杵上,正在乘长风破万里浪。”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漂杵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漂杵”是汉语中具有强烈画面感的典故词汇,其核心含义源于古代战争场景的夸张描写。以下从语义演变、文献用例、权威解析三个角度进行阐释:

一、词源与本义 “漂杵”最早见于《尚书·武成》:“会于牧野,罔有敌于我师,前徒倒戈,攻于后以北,血流漂杵。”此处的“杵”指舂米木棒,本义特指战场上血液流淌成河,致使木质兵器漂浮的惨烈景象。东汉王充在《论衡·语增篇》中质疑该表述的真实性,反证了该词自先秦时期已作为夸张修辞使用。

二、语义引申 在语言发展过程中,“漂杵”逐渐脱离具体语境,衍生出两类引申义:

  1. 战争惨烈代称:《汉语大词典》释义为“形容战死者极多”,如宋代陆游《禹祠》诗“会稽岩壑今犹古,血食棲神安衞虎。流血漂杵世所言,恐是君王寓言耳”。
  2. 极端事态比喻:现代汉语中可用于形容液体泛滥的夸张场景,如“暴雨成灾,街道积水漂杵”,此用法见于《现代汉语典故词典》。

三、权威考辨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古代汉语词典》特别指出,该词存在“史学真实与文学修辞”的双重属性,建议在学术写作中注明其修辞特性。北京大学出版社《十三经注疏》校勘本通过比对多个版本,证实今本《尚书》中“杵”字确为原典用字,非后世讹传。

网络扩展解释

“漂杵”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piāo chǔ,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语境中有所差异,但核心解释可总结如下:


基本含义

  1. 原始含义(战争场景)
    形容战争惨烈,流血极多,以致于兵器(如“杵”)漂浮在血河中。此义源自《尚书·武成》中的典故:“血流漂杵”,指商周牧野之战中,死伤惨重,血流成河。
    例句:

    “两军短兵相接,杀得尸横遍野,血流漂杵。”

  2. 引申用法(文学夸张)
    在文学作品中,“漂杵”也用于夸张地描述大规模流血事件,如《文心雕龙》中“倒戈立漂杵之论”,强调惨烈程度。


争议与误解


权威考据


使用建议

  1. 在描述历史战争或文学场景时,优先采用“血流成河、惨烈厮杀”的原始含义。
  2. 避免混淆“洗衣杵”或“行为轻浮”等非主流解释,以免造成歧义。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尚书》《文心雕龙》等古籍或权威词典(如汉典)。

别人正在浏览...

哀叹邦组不化不顺惭荷抽调大抬杆得胜回朝冯相氏甘肃省告终养葛衣狗窦海水不可斗量好早晩画箭宦场皇陵洄闇昏暝昏夜活支煞截发銼藳戒忌节气汲援俊识苛役口筭宽言来着凌波微步陆落罗汉床满袖春风旄骑木稼婆罗浮屠破铜烂铁啓上启足荣观山包海容圣友寺豕负涂食荤书观水壶死籍飔飔绥绳套耕踏索贴役挖角,挖角儿瓦片乌錥乡调香火田晓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