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濆礡”。冲激;激荡。 晋 郭璞 《<山海经>序》:“夫以宇宙之寥廓,羣生之纷紜,阴阳之煦蒸,万殊之区分,精气混淆,自相濆薄,游魂灵怪,触象而构,流形於山川,丽状於木石者,恶可胜言乎?” 晋 左思 《吴都赋》:“百川派别,归海而会,控清引浊,混涛并瀨,濆薄沸腾,寂寥长迈。” 明 王世贞 《是何行赠徐汝思参议》诗:“冠山神鰲颠簸荡,鬣风长鲸怒濆礴。”
“濆薄”一词的解释存在不同来源的差异,需结合权威性较高的资料综合分析:
1. 基本含义与用法(主要参考)
2. 其他释义补充(参考)
注意事项:
建议需要严谨考证时,可查阅《汉语大词典》纸质版或权威学术数据库进一步确认。
濆薄(fén bó)是一个汉字词语,主要有几个含义。一般来说,濆薄指的是人或事情的品质不好,缺乏真诚和厚道。另外,也可以用来形容气候干燥,土地干旱贫瘠。
濆薄的首部是氵,表示水,意味着与水有关;其次是榻,表示树。濆薄,这个词的总笔画数一共有14画。
濆薄这个词来源于《诗经·小雅·鹤鸣之什·鹤鸣》一篇中的“延陵之濆濆,言刈其楚。”最初的意思是指做事不端正、为非作歹,后来引申为品性恶劣、内心阴险。繁体字为“墳薄”。
在古时,汉字的发展演变过程中,濆薄的字形曾经有所改变。例如,濆的“氵”部分在古代的写法是“水”字旁的简化形式,而薄则是由四个小草字旁构成的。
1. 他的行为濆薄,对朋友总是利用别人的善良心,从中获取利益。
2. 这个地区的土地濆薄,不适合耕种或发展农业。
濆薄的近义词包括:卑鄙、阴险、狡诈等。反义词有诚实、正直、宽厚等。
与濆薄相关的组词还包括:濆濆不仁(形容人品恶劣)、濆濆不继(形容家族后继无人)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