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杷除去柄的部分。 宋 苏轼 《吴中田妇叹》诗:“今年粳稻熟若迟,庶见霜风来几时,霜风来时雨如泻,杷头出菌鎌生衣。”
(2).抓扭对方头部。十八般武艺之一。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一》:“ 山西 李通 者,行教京师,试其技艺,十八般皆能……十六,杷头;十七,绵绳套孛;十八,白打。”
“杷头”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包含以下两个含义:
指杷(一种农具,类似耙子)除去木质手柄后的金属或竹制头部,主要用于翻土、聚拢谷物等农事活动。这一含义在宋代苏轼的诗作《吴中田妇叹》中有具体体现,诗句“杷头出菌镰生衣”描述了农具因潮湿天气而生锈发霉的场景。
属于十八般武艺之一,指通过抓、扭等动作控制对手头部的格斗技巧。明代谢肇浙《五杂俎·人部一》记载:“十八般武艺……十六杷头,十七绵绳套孛”,说明其在古代武术体系中的地位。
《杷头》是一个汉语词汇,指的是杏子的果核。
《杷头》由木部和白部组成,其中,木部表示该字与木有关,白部为字的声旁;它的笔画总数为七画。
《杷头》一词的来源较为简单,是由杏字去掉结果的部分组成。在繁体字中,它的写法为「杷頭」。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有许多变化。《杷头》在古代有时候会写成「杷柮」,但现代汉字正体字中已不再使用此写法。
1. 捣碎杷头,取出杏仁。
2. 整理果核时,小心别被杷头划伤。
杏仁、杏子、核果
杏核、漏斗
杏果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