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盘与盂。盛水和盛食物的器皿。古代常将铭言或功绩刻于盘盂,以为法鉴。《墨子·尚贤下》:“书之竹帛,琢之槃盂,传以遗后世子孙。”《吕氏春秋·慎势》:“功名著乎盘盂,铭篆著乎壶鑑。” 汉 王充 《论衡·乱龙》:“ 楚 叶公 好龙,墻壁槃盂皆画龙。”
"槃盂"是汉语中一个较为生僻的复合词,本作"盘盂",因"槃"为"盘"的异体字而存在书写差异。根据《汉语大词典》解释,其核心含义包含两个层面:
一、器物本义 指古代用于盛放物品的两种礼器组合,圆形为盘,方形为盂。《说文解字注》记载:"槃,承盘也""盂,饮器也",二者在祭祀、宴飨场合常配合使用。考古发现证实,商周青铜器中常见铭文"作宝尊槃盂"的记载,如1978年湖北随县出土的曾侯乙青铜盘盂组器(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二、文化引申义 因古代常在盘盂铸刻铭文,《后汉书·崔骃传》引申出"著功烈于槃盂"的典故,意指将功绩铭刻于礼器以传后世。唐代司马贞《史记索隐》更发展出"槃盂之说"的引申用法,特指具有鉴戒作用的古代文献。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已罕用,主要见于研究古代铭文的学术著作,如王国维《观堂集林》论及青铜器铭文时,多次使用"盘盂款识"的专业表述。
以下是“槃盂”的详细解释:
“槃盂”原指古代两种盛放物品的器皿:“槃”为木制圆盘(类似托盘),可盛食物或水;而“盂”是圆口器皿,多用于盛液体。后来引申为比喻人心胸宽广、包容万象的品质。
原指器物
比喻意义
因槃盂容量大且形态包容,成语“槃盂”多形容人的胸怀开阔,能接纳不同观点和事物,强调宽容与气度。
该词在《墨子》《吕氏春秋》《论衡》等典籍中均有记载,既反映古代器物的实用功能,也承载文化象征意义。
拌嘴拌舌北正辨钓兵栏布衰才品超然远举橙色从臾大减价搭截德胜头回叠鼓二指放胆蕃王分居赙襚赶露高才大学格候涵宥换转环钻贱鄙颈窝金炉九纮宽垲两舌连疆礼贶霤槽砻坊摩抚泥沦披心腹愆乏谦尊气节晴雨计穷厄三败之辱舍命熟察熟滑坛场弹冠振衿探头探脑踏心腾捷田册跳灰驴铁爪子体能停版頽澜亡逝五花巫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