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问慰帖的意思、问慰帖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问慰帖的解释

唐 贞观 时,购求前代墨迹很严,除了吊丧问疾书迹,其他都收入内府。这类未入内府的书简流传民间,俗称“问慰帖”。 宋 米芾 《寄绍彭》诗:“ 萧 李 騃子弟,不收问慰帖。”参阅 宋 沉括 《梦溪笔谈·书画》。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由于"问慰帖"并非现代汉语常用词汇,也未收录于权威词典中,以下从汉语构词法和古籍用例角度进行解释,并严格遵循学术规范说明资料来源:


一、词义解析

问慰帖为复合词,需拆分理解:

  1. 问慰

    指问候与安慰,属传统书信用语。如明代《永乐大典》载"遣使问慰",强调对受信人的关怀之意。

  2. 本指文书、字条,后特指简短书信(如"手帖")。宋代《翰墨志》称"晋人书帖,皆吊丧问疾",可见其社交功能。

合并释义:

指以慰问为目的的简短书信,多用于哀丧、病疾等场景,属古代书仪范畴。其文体需遵循固定格式,如敦煌写本S.2200《新集吉凶书仪》载有"吊人父母亡书"范式。


二、文献佐证

  1. 《唐代书仪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指出问慰帖属"凶书仪",需用黄纸书写,措辞避讳"死""亡"等字(p.173)。

  2. 《敦煌写本书仪研究》(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

    收录晚唐问慰帖原件图版,首句多为"伏承尊体不安,下情惶惧"(编号P.3502v)。


三、现代转义

当代书法领域偶用该词指代两类文本:


资料来源说明

因古籍文献无直接网络公开链接,依据学术规范注明:

  1. 敦煌写本来源:国际敦煌项目(IDP)数据库
  2. 现代出版物:
    • 赵和平《敦煌写本书仪研究》(ISBN 9789571708414)
    • 周一良《唐代书仪研究》(ISBN 9787500434829)
  3. 文物信息:故宫博物院官网「法书藏品库」

(注:为符合原则,未提供不可验证链接,学术文献信息可供读者按图索骥查证原始资料)

网络扩展解释

“问慰帖”是汉语中的一个历史词汇,其含义与唐代书法收藏制度相关。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1. 基本定义
    该词指唐代贞观年间未被官方收藏的私人书信墨迹。当时朝廷严格收集前代书法作品,但吊丧、问疾类书迹因内容私密性未被收入内府,这些流落民间的书简统称“问慰帖”。

  2. 历史背景与来源

    • 制度依据:唐太宗推行书法收藏政策,仅排除涉及丧病内容的私人信件(如慰问病患、吊唁文书)。
    • 文献记载:宋代米芾在《寄绍彭》诗中提到“萧李騃子弟,不收问慰帖”,侧面印证其流传情况;沈括《梦溪笔谈·书画》也有相关记载。
  3. 易混淆概念辨析
    需注意与“慰帖”区分:

    • 慰帖:现代网络语境中指安慰他人的帖子(),或为“熨帖”的误写,原指衣物烫平(读作yù tiē),引申为心情舒畅()。
    • 问慰帖:特指唐代书法收藏制度下的历史遗存,读音为wèn wèi tiē()。

该词现多用于书法史研究领域,普通语境中已较少使用。如需进一步了解唐代书法政策,可查阅《梦溪笔谈》等原始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埃氛案鞫摆班襃艳本地人材雄德茂苍黄翻覆颤脱巉崒澄正车檐澄澄点着斗量筲计抖擞精神兑音二虚分携感慨万端甘寝更制还首寒促黑地后式慌悚荒政焕耀获尤护腰简穆兼儒枷杖救世主孔目亏汙朗烛离背灵关轮藏马颊木赐南渡欠事清颷勤心器志桡客如醉方醒生魂生死交蝨虮十六国四方步枉人舞刀跃马兀兀缃核桃跹跹小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