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犹抱柱。 谢元量 《己酉岁未尽七日自芜湖溯江还蜀》诗:“义皆攀尾柱,泣为下苏坑。”参见“ 抱柱 ”。
“攀尾柱”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以下两种解释方向,需结合语境具体理解:
发音:pān wěi zhù
基本含义:比喻依附他人或借助外力达到个人目的,带有贬义色彩,常用来形容缺乏独立性、为利益不择手段的行为。
来源与用法:该词源自古人攀爬柱子时需抓住尾部以保持平衡的动作,后引申为讽刺那些依赖他人资源或地位谋求自身发展的现象。
在谢元量《己酉岁未尽七日自芜湖溯江还蜀》诗中,“攀尾柱”被解释为“犹抱柱”,可能暗含“坚守信念”或“执着”的意象。此用法与成语含义不同,需结合诗文背景理解,但相关网页(、)权威性较低,建议谨慎参考。
如需更深入研究,可查阅权威成语词典或古籍注释。
攀尾柱,是一个汉字词语,常常用来形容人第一次登上山峰或高处时,为了保持身体平衡而扶住朝向外侧的石柱或树木,以防止跌落。
攀尾柱的拆分部首是手部,它的笔画数是13。
攀尾柱这个词出现在南朝梁刘勰的《文心雕龙·文于字》中,用于描述人攀登高处所采取的动作。
繁体字“攀尾柱”的写法為「攀尾柱」。
古时候“攀尾柱”的写法多种多样,有时候会把“攀”写作“攀徿”、“攀熙”等。由于历史上不同时期和地区对字形的变化,给现代汉字研究带来一定的困扰。
1. 他第一次攀尾柱时有些紧张,但很快就找到了平衡。
2. 大家站在山顶上,有人在攀尾柱,有人在拍照留念。
攀登、攀岩、攀山、攀谈、攀附
抓住、抓紧、依靠、倚仗
松手、放开、放弃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