槃操的意思、槃操的详细解释
槃操的解释
琴曲名。《孔子家语·困誓》:“ 孔子 自 卫 将入 晋 ,至 河 ,闻 赵简子 杀 竇犫 鸣犊 及 舜华 ……遂还,息於 邹 ,作《槃操》以哀之。” 王肃 注:“槃操,琴曲名也。”一本作“ 槃琴 ”。
词语分解
- 槃的解释 槃 á 同“盘”①③。 快乐:“昔文王不敢槃于游田,以万人惟忧。” 姓。 笔画数:; 部首:木; 笔顺编号:
- 操的解释 操 ā 拿,抓在手里:操刀。操觚(手持木简,指写诗作文)。操管(执笔,指写作)。操刀必割(喻不失时机,要当机立断)。 控制、掌握:操舟。操纵。 从事:操心。操办。操作。操持。操劳。操之过急。 体力的锻
专业解析
"槃操"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以从构成该词的两个字的本义和引申义来理解:
-
槃 (pán)
- 本义: 指古代一种盛水或食物的器皿,类似于盘。此义项可见于《说文解字》对“槃”的解释:“承槃也。从木,般声。古文从金。盤,籀文从皿。”(《说文解字》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典,具有极高的权威性)。
- 主要引申义: 由器皿的“承托”功能引申出“快乐”、“安适”、“盘桓”之意。例如:
- 《诗经·卫风·考槃》:“考槃在涧,硕人之宽。”这里的“考槃”指“成其乐处”,即在山涧中安居自得其乐。(《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其用词具有经典性)。
- 《后汉书·逸民传序》:“甘心畎亩之中,憔悴江海之上,岂必亲鱼鸟、乐林草哉?亦云性分所至而已…或隐居以求其志,或回避以全其道…此盖失其常然者也。”其中“槃”常与隐逸、自适的生活状态相关联。(《后汉书》是正史之一,其记载具有历史权威性)。
- 其他: 也有“盘绕”、“弯曲”等义,但在此词中不常用。
-
操 (cāo)
- 本义: 持,握在手里。如《楚辞·九章·思美人》:“勒骐骥而更驾兮,造父为我操之。”(《楚辞》是重要的诗歌总集,其用词反映了古汉语的丰富性)。
- 主要引申义:
- 掌握、控制: 如“操纵”、“操持”。
- 从事、做: 如“操作”、“操劳”。
- 品德、行为: 这是“操”最重要的引申义之一,指人的品德、节操、操守。如:
- 《孟子·滕文公下》:“充仲子之操,则蚓而后可者也。”指陈仲子的节操。(《孟子》是儒家经典,其关于道德的论述具有深远影响)。
- 《史记·酷吏列传》:“其廉者足以为仪表…其操弥絜。”指操行。(《史记》作为“二十四史”之首,其记载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
-
槃操 (pán cāo)
- 合成词义: 结合“槃”的“安适、自得”之意和“操”的“节操、操守”之意,“槃操”一词主要表示:
- 安于节操: 指人能够安然自得地持守自己的道德准则和节操,不为外界环境所动摇,在坚守中保持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 隐逸之志: 常特指在隐逸生活中坚守高尚情操和独立人格的状态。它描述的是一种将道德坚守与内心安宁相结合的精神境界,强调在淡泊名利、远离尘嚣(槃)的同时,依然能坚定地保持高尚的品德(操)。
“槃操”意指安然自得地持守节操,尤其指在隐逸或淡泊的生活状态中,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独立人格,并从中获得内心的满足与安宁。它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个人道德修养与精神自由的追求。
参考来源:
- 《说文解字》(汉·许慎) - 对“槃”字本义的解释。
- 《诗经·卫风·考槃》 - 体现“槃”的“安居自得”义。
- 《后汉书·逸民传序》 - 反映隐逸与“槃”的关联。
- 《楚辞·九章·思美人》 - 体现“操”的“持、握”本义。
- 《孟子·滕文公下》 - 体现“操”的“节操”义。
- 《史记·酷吏列传》 - 体现“操”的“操行”义。
网络扩展解释
“槃操”是一个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1.词义解释
“槃操”指古代琴曲名,主要用于表达哀思或感怀之情。其名称中的“槃”可能与古琴演奏时的盘桓节奏相关,“操”则指琴曲的体裁形式,常用于抒发情感。
2.出处与典故
据《孔子家语·困誓》记载,孔子曾计划前往晋国,但行至黄河时听闻赵简子杀害贤臣窦犫(鸣犊)和舜华,深感悲痛,遂返回邹地并创作《槃操》以悼念二人。这一典故体现了该琴曲的哀悼性质。
3.异名与关联词
“槃操”在部分文献中也被写作“槃琴”,属于同词异写现象。相关词语还包括“珠槃玉敦”“解衣槃磅”等,多与礼乐、古琴文化相关。
4.读音与用法
- 拼音:pán cāo
- 注音:ㄆㄢˊ ㄘㄠ
- 用法:通常作为专有名词使用,多见于历史文献或古典文学中。
如需进一步了解相关典故或琴曲背景,可参考《孔子家语》及汉代王肃的注释。
别人正在浏览...
贝币边罗汉补削才用朝生大洋盆地地媪笛竹洞如观火独苗苗幡纚浮景高飞远集謌颂龟蜗还真汉易猴郎达树回移火头军蛟女绢鸠财疾恶好善集义鞠诲巨亿开例怐瞀狂潮轥轹乱腾挛缀罗缨描诗秘箓谋将内傅拍髀贫旅潜邸轻颿起召柔胎睿筭爇鸡扇枕少不得神坛设舍豕窜狼逋十二国事与愿违梳文栉字天墬铁局袜腹网罩猥屑香色贤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