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削的意思、补削的详细解释
补削的解释
弥缝其阙。《荀子·臣道》:“事暴君者,有补削,无撟拂。” 王先谦 集解引 王引之 曰:“听从、諫争、諂諛、补削、撟拂皆两字同义,补削,谓弥缝其闕也。削者,缝也。”
词语分解
- 补的解释 补 (補) ǔ 把残破的东西加上材料修理完整:缝补。补葺。亡羊补牢。 把缺少的东西充实起来或添上:弥补。补充。贴补。补习。滋补。 益处:不无小补。于事无补。 挖剜 笔画数:; 部首:衤; 笔顺编号:
- 削的解释 削 ā 用刀切去或割去:削皮。削发(?)。刮削。削足适履(把脚削去一块来适应小鞋,喻迁就或勉强凑合)。 减少,删除:削剔。削职。削损。 像刀削过似的,一般形容陡峭或消瘦:削壁。削立(陡峭壁立)。瘦削。
网络扩展解释
“补削”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bǔ xuē,其核心含义是“弥缝其阙”,即通过修补或调整来弥补缺陷、纠正不足。以下是详细解释:
1.词义解析
- 补:指修补、补充,如填补漏洞或完善不足。
- 削:此处并非“削减”,而是通“缝”,指缝合、修正。两字并列,强调通过修补和调整来完善事物。
2.出处与语境
- 源自《荀子·臣道》:“事暴君者,有补削,无撟拂。”意为侍奉暴君时,应通过委婉的方式弥补其过失,而非直接对抗。
- 清代学者王引之在《荀子集解》中进一步解释:“补削,谓弥缝其闕也。”说明该词用于描述对君主或上位者错误的间接纠正。
3.用法特点
- 属于古汉语中的复合词,两字同义并列,常见于典籍或文言文语境。
- 强调“间接修正”,与“撟拂”(直接对抗)形成对比,体现儒家思想中委婉劝谏的智慧。
4.现代延伸
- 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但在研究古籍或讨论传统文化时,可引申为“通过温和手段弥补缺陷”。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具体用例,可参考《荀子》相关章节及王引之的注解。
网络扩展解释二
补削(bǔ xuē)这个词的意思是修补或修整某物,特别是在制造、建筑或工程项目方面进行修整。补削由两个部分组成,分别是“补”和“削”。
“补”的部首是“巳”,笔画数为3;“削”的部首是“刂”,笔画数为2。
该词来源于古代汉语,是根据汉字的本义和用法发展而来的。
在繁体字中,补削的写法是「補削」。
古时候的汉字写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大体上仍然可辨认。例如,在战国时期的金文中,补削的写法为「卜/巳/刀」。
以下是关于补削的例句:
1. 他们雇佣了一些工人来补削房子的裂缝。
2. 这台机器需要经过维修和补削,才能正常运行。
一些与补削相关的组词包括:修补、修整、整修、维修。
补削的近义词有:修补、修整、整修。
补削的反义词可能是:破坏、损坏、破裂。
希望以上内容对你有所帮助!如果你有任何其他问题,随时告诉我哦!
别人正在浏览...
白纱帽班饯碧绿冰纹不事事参虑逞娇呈美齿索冲剂雠寃遏恶扬善放空丰犒港元膏油庚穴沟中瘠归咎红茶轰地花翎灰榇辉烈胡气建櫜稽固齑面浸荡记载款宴苦思滥祀烂灼耒子鳞鳍旅骨弄笔头起现确音散片沙崩受激辐射爽旦殊方同致铄景泣金碎米踏歌图檀晕梯道铁丝牀铜鼓钗退征威武文曲诬道汙罇衔艰仙人枣祆神庙险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