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古代官署名。掌材木铁炭皮货等物的供应。《元史·百官志六》:“怯怜口诸色人匠提举司,秩从五品。领 大都 、 上都 二铁局并怯怜﹝口﹞人匠,以材木铁炭皮货诸色,备斡耳朵各枝房帐之需。” 明 姚士粦 《见只编》卷上:“为倒死马皮,先年止交原皮,铁局公用,近年每张追银一钱八。”
(2).铁制的锔子。 宋 周密 《癸辛杂识续集上·碑盖》:“盖底两间,用铁局局之。”
"铁局"是汉语中具有历史特指含义的复合词,由"铁"和"局"两个语素构成。根据《汉语大词典》等权威辞书解释,该词在明清时期特指官办铁器铸造机构,负责兵械、钱币等国家重要物资的冶炼铸造。其词义可从三方面解析:
一、构词溯源 "铁"指金属元素,《说文解字》载"铁,黑金也",象征坚固属性;"局"为古代官府机构称谓,《宋史·职官志》有"铸钱局""织造局"等同类构词。二字组合最早见于《明史·职官志》,记载洪武年间"置铁局于各省,掌冶铸之事"。
二、历史沿革 据《中国历史大辞典》记载,明清两代铁局承担特殊职能:
三、职能演变 《中国经济制度史》指出其职能包含:
该词现代已退出常用词汇范畴,但在研究中国古代经济制度、手工业发展史等领域仍具学术价值。相关研究可参考中华书局《明清官工业组织》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中国古代冶金史》。
“铁局”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多重含义,具体解释需结合历史语境和现代用法:
古代官署名
指元明时期设立的官方机构,主要负责管理木材、铁炭、皮货等物资的供应,以满足宫廷或官府需求。例如《元史·百官志》记载其隶属“怯怜口诸色人匠提举司”,职责包括筹备皇室房帐所需物资。
铁制工具
指铁制的锔子(一种修补器物的工具)。宋代周密《癸辛杂识》中提到用铁局固定碑盖,印证其作为金属工具的用途。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元史》或宋代笔记原文。
败仗笔句不存芥蒂不功察察陈蕃下榻川资辞费存养弹冰打通电绕點悟调文钉铰幡眊国命浑璞火石榴贾盗矫伐角佩脚气季节洄游锦鲤金正隽伟苦辣库傉官榔槺连枝分叶林熙鹿梨旅寓蜜饼迷你谋元南宫舍人粘吝缴绕清正廉洁荠苨栖禽染指三寸鸡毛麝粉实坚狮蛮宝带时直寿具熟荒四种宿衞铁甲车通用计算机外侧亡穷蓊秽误然间笑乐邪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