槃操的意思、槃操的詳細解釋
槃操的解釋
琴曲名。《孔子家語·困誓》:“ 孔子 自 衛 将入 晉 ,至 河 ,聞 趙簡子 殺 竇犫 鳴犢 及 舜華 ……遂還,息於 鄒 ,作《槃操》以哀之。” 王肅 注:“槃操,琴曲名也。”一本作“ 槃琴 ”。
詞語分解
- 槃的解釋 槃 á 同“盤”①③。 快樂:“昔文王不敢槃于遊田,以萬人惟憂。” 姓。 筆畫數:; 部首:木; 筆順編號:
- 操的解釋 操 ā 拿,抓在手裡:操刀。操觚(手持木簡,指寫詩作文)。操管(執筆,指寫作)。操刀必割(喻不失時機,要當機立斷)。 控制、掌握:操舟。操縱。 從事:操心。操辦。操作。操持。操勞。操之過急。 體力的鍛
專業解析
"槃操"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可以從構成該詞的兩個字的本義和引申義來理解:
-
槃 (pán)
- 本義: 指古代一種盛水或食物的器皿,類似于盤。此義項可見于《說文解字》對“槃”的解釋:“承槃也。從木,般聲。古文從金。盤,籀文從皿。”(《說文解字》是中國第一部系統分析漢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典,具有極高的權威性)。
- 主要引申義: 由器皿的“承托”功能引申出“快樂”、“安適”、“盤桓”之意。例如:
- 《詩經·衛風·考槃》:“考槃在澗,碩人之寬。”這裡的“考槃”指“成其樂處”,即在山澗中安居自得其樂。(《詩經》是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其用詞具有經典性)。
- 《後漢書·逸民傳序》:“甘心畎畝之中,憔悴江海之上,豈必親魚鳥、樂林草哉?亦雲性分所至而已…或隱居以求其志,或回避以全其道…此蓋失其常然者也。”其中“槃”常與隱逸、自適的生活狀态相關聯。(《後漢書》是正史之一,其記載具有曆史權威性)。
- 其他: 也有“盤繞”、“彎曲”等義,但在此詞中不常用。
-
操 (cāo)
- 本義: 持,握在手裡。如《楚辭·九章·思美人》:“勒骐骥而更駕兮,造父為我操之。”(《楚辭》是重要的詩歌總集,其用詞反映了古漢語的豐富性)。
- 主要引申義:
- 掌握、控制: 如“操縱”、“操持”。
- 從事、做: 如“操作”、“操勞”。
- 品德、行為: 這是“操”最重要的引申義之一,指人的品德、節操、操守。如:
- 《孟子·滕文公下》:“充仲子之操,則蚓而後可者也。”指陳仲子的節操。(《孟子》是儒家經典,其關于道德的論述具有深遠影響)。
- 《史記·酷吏列傳》:“其廉者足以為儀表…其操彌絜。”指操行。(《史記》作為“二十四史”之首,其記載具有極高的曆史價值)。
-
槃操 (pán cāo)
- 合成詞義: 結合“槃”的“安適、自得”之意和“操”的“節操、操守”之意,“槃操”一詞主要表示:
- 安于節操: 指人能夠安然自得地持守自己的道德準則和節操,不為外界環境所動搖,在堅守中保持内心的平靜與滿足。
- 隱逸之志: 常特指在隱逸生活中堅守高尚情操和獨立人格的狀态。它描述的是一種将道德堅守與内心安甯相結合的精神境界,強調在淡泊名利、遠離塵嚣(槃)的同時,依然能堅定地保持高尚的品德(操)。
“槃操”意指安然自得地持守節操,尤其指在隱逸或淡泊的生活狀态中,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獨立人格,并從中獲得内心的滿足與安甯。它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對個人道德修養與精神自由的追求。
參考來源:
- 《說文解字》(漢·許慎) - 對“槃”字本義的解釋。
- 《詩經·衛風·考槃》 - 體現“槃”的“安居自得”義。
- 《後漢書·逸民傳序》 - 反映隱逸與“槃”的關聯。
- 《楚辭·九章·思美人》 - 體現“操”的“持、握”本義。
- 《孟子·滕文公下》 - 體現“操”的“節操”義。
- 《史記·酷吏列傳》 - 體現“操”的“操行”義。
網絡擴展解釋
“槃操”是一個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1.詞義解釋
“槃操”指古代琴曲名,主要用于表達哀思或感懷之情。其名稱中的“槃”可能與古琴演奏時的盤桓節奏相關,“操”則指琴曲的體裁形式,常用于抒發情感。
2.出處與典故
據《孔子家語·困誓》記載,孔子曾計劃前往晉國,但行至黃河時聽聞趙簡子殺害賢臣窦犫(鳴犢)和舜華,深感悲痛,遂返回鄒地并創作《槃操》以悼念二人。這一典故體現了該琴曲的哀悼性質。
3.異名與關聯詞
“槃操”在部分文獻中也被寫作“槃琴”,屬于同詞異寫現象。相關詞語還包括“珠槃玉敦”“解衣槃磅”等,多與禮樂、古琴文化相關。
4.讀音與用法
- 拼音:pán cāo
- 注音:ㄆㄢˊ ㄘㄠ
- 用法:通常作為專有名詞使用,多見于曆史文獻或古典文學中。
如需進一步了解相關典故或琴曲背景,可參考《孔子家語》及漢代王肅的注釋。
别人正在浏覽...
愛玩頒布頒宣杮附倍功本望鼻赤毞毲鼈珠猜訝塵市沖涼傳命遄迅楚林出孝楚優篡事打草谷達越鬥棋杜門不出繁穣繁條焚次绂麒麟宮闼鈎藤官閣鬼亂黑犀橫絶咶哒活铮铮教場勁歌急躁爵躍悾款姱姿樂籍力挽狂瀾羅陳落蘇命術拍撫繦葆棋布祇苑軟席適合鼠須管庶尹私廚炭田跳蹼圖工舞蹈閑玩新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