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女冠的意思、女冠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女冠的解释

亦称“ 女黄冠 ”。女道土。 唐 王建 《唐昌观玉蕊花》诗:“女冠夜觅香来处,唯见堦前碎玉明。” 宋 刘克庄 《紫泽观》诗:“修持尽是女黄冠,自小辞家学住山。”《宋史·徽宗纪四》:“改女冠为女道,尼为女德。”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栖真》:“你看石墻四耸,尽掩了重门无缝,修真女冠,怕遭俗客閧。”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女冠是汉语中特指女性道教修行者的专称,词源可追溯至唐代。《汉语大词典》将其释义为“女道士”,古代亦称“女黄冠”或“女真”。“冠”指道士所戴束发黄冠,如《唐六典》记载:“凡道士女冠……皆以黄冠为饰”,可见其服饰特征成为身份代称。

从词义演变看,该词经历了三个阶段:

  1. 唐代宗教制度:因女道士戴黄冠得名,《旧唐书·职官志》记载“女冠隶属宗正寺”,说明其受官方管理体系认可。
  2. 文学意象扩展:李商隐《赠华阳宋真人》诗“女冠夜觅香来处”,将女冠与隐逸文化结合,反映唐代文人对其精神境界的推崇。
  3. 近现代语义定型:现代《辞源》定义为“出家修行的道教女性”,强调其宗教身份本质。

宗教文化层面,女冠需持《太上出家因缘经》规定的戒律,通过传度仪式获得法位。据《洞玄灵宝三洞奉道科戒营始》记载,其修行内容包括斋醮、炼丹、诵经三类核心功课。现存陕西户县重阳宫元代碑刻中,仍可见“女冠王守玄”等历史人物记载,印证该群体在道教发展中的实际作用。

网络扩展解释

“女冠”是汉语中对女道士的特定称谓,以下是详细解释:

核心定义

女冠(拼音:nǚ guān),亦称“女黄冠”“坤道”,指道教中修行的女性。唐代女道士因头戴黄冠而得名,因世俗女子无冠,唯女道士有冠,故称。

历史与文献记载

  1. 起源与演变

    • 唐代已有明确记载,如《旧唐书》提及“僧尼处道士女冠前”,诗人元结《登九嶷第二峰》中也有“鲁女冠”的描写。
    • 宋代《宋史》记载徽宗时期改“女冠”为“女道”,但民间仍沿用旧称。
  2. 文学中的使用

    • 唐代王建《唐昌观玉蕊花》诗:“女冠夜觅香来处”,描写女道士夜间活动。
    • 清代孔尚任《桃花扇》以“修真女冠”形容道观中的修行者。

其他要点

“女冠”是古代对女道士的正式称呼,兼具宗教与历史色彩,常见于文献和诗词中,反映了道教文化对女性修行者的独特定位。

别人正在浏览...

邦牧包月拔着短筹被乘数捕景擦眼抹泪场面人乘虚而入赐教次长祖打胡旋叮当当洞究讽多要寡分拣阜财解愠纲佐高尚观往知来过翼杭育禾莠鲸猾精一九纮橘化爲枳袴襦粮秣历览陵颓笼钩沦敦马蠭脉动电流每日家儚僜冥翼秾福藕合派系佩玉榷扬取节射屏施绯拖緑施属寿山石爽笏儵忽碎嘴碎舌彤卢同三品团聚蜕形蛧蜽小摆设邪情析圭分组西凉乐幸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