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谓才能低下,力量薄弱。 晋 傅咸 《摄司隶上表》:“臣既駑弱,不胜重任。” 宋 陆游 《答王樵秀才书》:“某駑弱,畏以避事得罪,遂黽勉入院。”《明史·熊廷弼传》:“﹝ 廷弼 ﹞及见官兵駑弱,遽尔乞骸以归,将置君恩何地?”
“驽弱”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汉语词汇,由“驽”和“弱”两个单字组合而成,具体解释如下:
“驽弱”形容能力平庸且力量薄弱的状态,多用于描述人或事物:
该词较书面化,常见于文学或批评语境:
由于“驽弱”使用频率较低,日常交流中可用“平庸无能”“力有不逮”等替代,以更易理解。
驽弱(nú ruò)是一个形容词词组,形容人或事物软弱无力、不堪一击的状态。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个词组的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字形、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驽(nú)是一个多音字,由马部和亍部组成,它的结构是左右两个部分,中间的横笔是先写完左边部件再写的。驽的结构左右不对称,右边的部分写的比较繁复。弱(ruò)由弓部和力部组成,具有左右对称的结构。
驽弱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尚书》和《庄子》这些古代文献中。在繁体字中,驽弱的字形和简体字并没有显著差别。
在古时候,驽的写法有时会简化为“驽”加“一”,即“奴”。弱的写法在古代时有争议,有些版本会将它写为“弋力”或“弓力”。
他体弱多病,行动非常驽弱。
驽弱没有固定的词组用法,不过可以通过搭配其他词来形成短语,如驽弱无能、驽弱不堪。
近义词:脆弱、柔弱、羸弱。
反义词:强健、刚强、坚强。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