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夸功绩、才能。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释争》:“彼小人则不然,矜功伐能,好以陵人。”
矜功伐能(jīn gōng fá néng)是一个汉语成语,具体含义和用法如下:
词义
指自夸功劳和才能,带有贬义色彩。其中“矜”和“伐”均表示自夸,“功”指功劳,“能”指才能。
结构分析
属于并列式成语,由“矜功”和“伐能”两部分构成,强调对功绩与能力的双重炫耀。
文献来源
最早出自三国时期刘劭的《人物志》:“彼小人则不然,矜功伐能,好以陵人。”,用于批判小人的自大行为。
语法功能
通常作谓语或宾语,例如:“他总爱矜功伐能,却不知谦逊更得人心。”
适用场景
多用于批评他人居功自傲、恃才而骄的态度,如职场或历史评价中。
近义词
自吹自擂、伐功矜能(与“矜功伐能”互为倒序,含义相同)。
反义词
功成不居、虚怀若谷。
注意多音字
“矜”在此读作jīn(表自夸),而非qín(如“棘矜”中的读音)。
如需更完整的文献例证,可参考《人物志》或《史记》相关章节。
《矜功伐能》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夸耀自己的功绩和才能。形容人自高自大,炫耀自己的成就。
《矜功伐能》的部首是矛(㇔),由6画构成。
《矜功伐能》最早出现于中国战国时期的《荀子·明法》。其中原文为“唯士之劳,有功则矜之,实能则伐之,其殆与?”意思是只有士人努力工作,有所成就才会夸耀,真正有能力才会蔑视别人,你觉得如何?
《矜功伐能》的繁体字为《矜功伐能》。
古时候汉字写作《矜功伐能》的写法与现代相同,没有明显的变化。
他总是矜功伐能地向别人夸耀自己的成就,让人非常反感。
矜奖、功高、伐罪、能征、蔑视
自夸、炫耀、自负、自满
谦虚、谨慎、低调、自谦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