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鞍衔的意思、鞍衔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鞍衔的解释

鞍勒。 唐 韩愈 《进王用碑文状》:“其 王用 男所与臣马一匹,并鞍衔白玉腰带一条,臣并未敢受领。” 宋 秦观 《题騕褭图》诗:“鞍衔不施韁復脱,旁无驭者气腾越。”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鞍衔”一词在现代汉语中并非一个广泛使用的固定词汇,其含义需要拆解并结合古汉语用法来理解。根据权威汉语工具书和文献,其解释如下:

  1. 字义拆解与基本含义:

    • 鞍 (ān): 指马鞍,是放在马、骡等牲口背上供人骑坐或驮载物品的器具。这是骑乘装备的核心部件。《说文解字》释“鞍”为“马鞁具也”。(来源:汉典网 - 《说文解字》释义参考)
    • 衔 (xián): 本义指马嚼子,是横放在牲口嘴里的小铁链或金属条,两端连在缰绳上,用于控制牲口。引申为“用嘴含”、“连接”、“职位或等级名称”等义。《说文解字》释“衔”为“马勒口中也”。(来源:汉典网 - 《说文解字》释义参考)
    • 鞍衔: 将“鞍”与“衔”组合,字面上指马鞍和马嚼子,是整套骑乘装备(鞍具)的关键组成部分,分别负责承载骑手和控制牲口方向与速度。它代指整套驭马的器具或骑乘的装备。
  2. 引申义与古文献用例:

    • 在古代文献中,“鞍衔”常用来象征骑乘、驾驭或出行的状态或准备。例如,形容整装待发时会用到“鞍衔”一词。
    • 唐代诗人白居易在《赠江州李十使君员外十二韵》中有诗句:“鞍衔初解论,笔砚久荒芜。” 这里的“鞍衔初解”意指刚刚下马,停止行旅奔波。(来源: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 《全唐诗》)
    • 宋代陆游在《秋晚村舍杂咏》中写道:“鞍衔不施缰,放牧秋涧阴。” 描绘了卸下鞍具和嚼子,让马匹自由放牧的场景。(来源: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 《剑南诗稿》)
  3. 现代使用情况:

    • 在现代汉语日常使用中,“鞍衔”作为一个固定合成词已不常见。更常用的表达是分开的“马鞍”和“马嚼子”,或统称为“鞍具”、“马具”。
    • 其使用多见于对古典文献的引用、研究,或在特定文学创作中为追求古雅效果而使用。

“鞍衔”是一个源自古代汉语的词汇,字面意思指马鞍和马嚼子,是驭马骑乘的核心装备组件。它常用来象征骑乘、驾驭或出行的状态。虽然在现代口语中已不常用,但在古典文献和诗词中时有出现,用以描绘与马匹、骑乘相关的场景或状态。其理解需建立在“鞍”与“衔”这两个基本马具部件的含义之上。

网络扩展解释

“鞍衔”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释义

  1. 字面含义
    “鞍衔”指马鞍和衔铁(马嚼子)的组合,即控制马匹的器具,属于古代马具的组成部分。例如唐韩愈在《进王用碑文状》中提到“并鞍衔白玉腰带一条”,此处即指实物马具。

  2. 引申含义
    部分资料(如)提到该词可比喻承担重任或压力,但此用法在古籍中未见直接例证,可能是现代引申的比喻义,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


二、用法与例证


三、辨析与补充

建议在文学创作或学术研究中优先参考古籍原文及权威辞书释义,谨慎使用现代引申义。

别人正在浏览...

安干百隧百韵牋白云篇拔足北货杯水粒粟本次憋屈冰层忏礼吃素吹叶嚼蕊砥直动中窾要断冤惇素朵罗泛滥成灾反谋飞冲飞毂风吹雨打俸食感忿公教人员孤恩负义归倚河东狮子吼衡权崋山花田惠允卷娄刻罚磊隗莅会留底茫蛮慢水面缚臬台跑马观花棚扒吊栲硗秃奇左呿吸人心隔肚皮入射上种诗法守倅双绉水屮水闸探伸团拜无瑕详星拜斗鲜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