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查田亩,整顿田制。 明 周圣楷 《张居正本传》:“国课日以益亏。公请料田,凡庄田、屯田、民田、职田、荡地、牧地,皆就疆理。”
“料田”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普查田亩、整顿田制,主要用于土地管理和税收改革。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定义
“料田”指对各类田地进行系统性清查和整理,涉及庄田、屯田、民田、职田、荡地(湿地)、牧地等不同类型土地,目的是明确土地归属、用途及税收标准。
历史背景与用途
该词源于明代张居正的改革措施。据《张居正本传》记载,当时因土地兼并和瞒报导致“国课日以益亏”(国家税收日益减少),张居正通过“料田”重新丈量土地、划分边界,以增加财政收入并遏制地方豪强逃税。
词义解析
该词现较少使用,主要出现在历史文献或相关研究中。如需更具体的历史案例,可参考《张居正本传》原文或相关学术资料。
《料田》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预估农田的收成。
《料田》这个词可以拆分成“料”和“田”两个部分。其中,“料”字的部首是“斗”,总共五笔;“田”字的部首是“田”,总共五笔。
《料田》一词出自《左传·僖公四年》:“未三年已,癸卯,僖公适鲁。城旦,公与子服厌日于史官之舍。鲁人闻之,将料田而娶新妇也。”其中“料田”就是表示预估农田的收成。
《料田》的繁体字是「料田」。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不过,《料田》这个词在古时候的写法与现代基本相同,没有明显的区别。
1. 农民们正在田间料田,准备迎接丰收的季节。
2. 这个农田由于干旱,无法准确地料田,导致了不理想的收成。
1. 料理:指处理食物,做饭。
2. 田地:指用于耕作的部分土地。
3. 预料:预先估计和判断。
预估、估计、估算
算错、计算错误、估计不准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