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泥封的意思、泥封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泥封的解释

[scove] 古人封信函,多在绳结处用泥封上,加盖印章,故称

详细解释

古人封缄书函多用封泥封住绳端打结处,盖上印章称“泥封”。又书简用青泥,诏书用紫泥,登封玉检用金泥。亦借指书函。《东观汉记·邓训传》:“又知 训 好以青泥封书,从 黎阳 步推鹿车于 洛阳 市药……并载青泥一襆,至 上谷 遗 训 。” 唐 罗隐 《秋晓寄友人》诗:“手中綵笔夸题凤,天上泥封奬狎鸥。” 明 唐顺之 《赠南都莫工部子良夏至斋宿署中》诗:“灵光正想泥封上,清梦遥依輦路通。”参见“ 封泥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泥封是古代中国用于密封文书、信件或物品的一种特殊方法,具体指用黏土封缄简牍、木匣或容器开口处,并在黏土上加盖印章以防篡改或泄密。该词具有明确的历史文化内涵,以下从权威汉语词典及文献角度分述:


一、核心释义

  1. 密封方式

    将湿润黏土压在简牍捆绳打结处或容器封口处,趁未干时加盖印章,干固后形成带有印文的硬土块。此过程称为“泥封”,形成的封缄物称“封泥”(参考《汉语大词典》)。

    来源:《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第6卷,第6页。

  2. 历史应用场景

    盛行于秦汉至魏晋时期,主要用于官方文书、机密信函、贡品封箱等场景。例如《后汉书·百官志》记载汉代公文需“以泥封印”(参考《古代汉语词典》)。

    来源:《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第1074页。


二、文化延伸


三、现代遗存

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有汉代封泥实物,如“皇帝信玺”封泥(西汉),印证了《汉旧仪》“天子玺以武都紫泥封”的记载。

来源:中国国家博物馆官网藏品数据库(www.chnmuseum.cn),编号G61.1.23。


学术定义补充

封泥(Sealing clay):古代封缄简牍或物品时加盖印章的黏土块,干燥后形成印文凭证,是“泥封”行为的物质遗存(《考古学通论》,文物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泥封”是古代用于封缄书函或物件的一种方法,主要流行于秦、汉时期。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泥封指在简牍、文书或物件的封口处用黏土(如青泥、紫泥、金泥等)密封,并加盖印章作为防伪标识。这一做法既保护内容不被私拆,又能验证发件人身份。

二、操作方式

  1. 材料与用途
    • 青泥:普通书简使用;
    • 紫泥:诏书专用;
    • 金泥:帝王登封玉检等隆重场合使用。
  2. 步骤
    将文书装入布袋或木匣,用绳索捆扎后,在绳结处敷泥并加盖印章,形成“封泥”。

三、延伸含义

泥封也被借指书函本身(如唐诗中“天上泥封”代指书信)。现代语境中偶作成语,比喻事物受阻或无法畅通,但此用法较少见。

四、历史价值

封泥是研究古代印章、文书制度的重要实物证据,反映了早期保密技术和行政规范。

别人正在浏览...

百驾白山市伴驾畚斸表木不懂眼宬室触礁黨魁大韵堕损发恼风裳丰沃腐恶斧凿功干光头三黑泽横冲直闯合式河阳桥瑚琏之器校勘锦袄子臼杵拘倦峻竦康复苛尅拉脚林薮李膺仙旅骨媺言蒙衣免选内务部排户平等互利钱过北斗,米烂成仓切念庆拜清怨球儿色厉内荏少刻石钱矢志属毛离里熟人眺览铁脚听冰荼白文劾卧榻之下﹐岂容他人酣睡五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