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五属的意思、五属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五属的解释

(1).五服内的亲属。《汉书·韦贤传》:“天序五行,人亲五属。” 颜师古 注:“五属谓同族之五服,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緦麻也。”

(2). 春秋 齐国 管仲 制定的边邑行政组织。五属为四万五千家,置大夫一人。《管子·小匡》:“ 桓公 曰:‘五鄙奈何。’ 管子 对曰:‘制五家为轨,轨有长;六轨为邑,邑有司;十邑为率,率有长;十率为乡,乡有良人;三乡为属,属有帅;五属一大夫,武政听属,文政听乡。’”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五属在汉语词典中的释义主要包含以下两个层面的含义,均属古代制度范畴:

一、宗法制度中的亲属关系

指同一高祖名下的五代宗亲,即从自身开始上溯至高祖的五代直系血缘群体。具体包括:

  1. 己身
  2. 父亲
  3. 祖父
  4. 曾祖父
  5. 高祖父

    此划分源于周代宗法制度,用于界定服丧范围与亲疏等级,体现古代“五服”伦理体系的核心结构。

    来源:《汉语大词典》(第二版),商务印书馆,2012年。

二、汉代行政区划单位

汉代地方行政层级之一,特指“属国都尉”管辖的边疆特殊行政区。汉武帝为安置归附的匈奴、羌等少数民族而设,其特点为:

  1. 地理范围:多位于边境要冲(如张掖、安定属国)
  2. 治理模式:保留归附民族原有社会组织,由中央派遣都尉监管
  3. 军事职能:兼具防御与民族安抚的双重作用

    此制度是汉代“因俗而治”边疆政策的典型实践。

    来源:《中国历史大辞典·秦汉史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年。

使用注意

现代汉语中“五属”已非常用词,主要出现在历史文献或古代制度研究中。需根据上下文区分其指代宗法世系或行政建置,避免混淆。

来源:《古代汉语词典》,中华书局,2014年。

网络扩展解释

“五属”是一个具有双重含义的古代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一、亲属制度中的“五属”

指五服内的亲属,即中国古代丧服制度中的五个等级,用于区分亲属关系的亲疏远近。

  1. 具体分类:包括斩衰(三年丧)、齐衰(一年丧)、大功(九月丧)、小功(五月丧)、缌麻(三月丧),分别对应不同亲属的丧服规制。
  2. 文献依据:出自《汉书·韦贤传》,“天序五行,人亲五属”,颜师古注明确释为同族五服制度。

二、行政制度中的“五属”

为春秋时期管仲在齐国推行的边邑行政组织,属于地方治理体系的一部分。

  1. 层级结构:以“家”为最小单位,逐级划分为轨、邑、率、乡、属,五属共管辖4.5万户,每属设大夫一人管理。
  2. 职能分工:推行“武政听属,文政听乡”的管理模式,军政与民政分离(《管子·小匡》记载)。

补充说明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书》《管子》原文或汉代注疏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百姓布絮裁复长游瞋蛙赤心报国次赏搓澡打谎黨棍大衫吊销调益冻液哆大额手庆蜂铃附驿高尔基钩连官拘归林鬼族好景不常恒河一沙晖丽谏郎距今踽偻赁值流星群鲁儒马龙莫夜木本之谊难必内闲内拙配户强中巧饰青驭七死八活丘植认供日路荣渥柔逊深婉摄职实德时隙瘦减疏剌剌田服蹄踣颓思脱头脱脑校否西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