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署。 晋 左思 《吴都赋》:“营屯櫛比,廨署棊布。” 唐 杨炯 《崇文馆宴集诗序》:“周庐綺合,廨署星分。”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七章第八节:“﹝ 长安 ﹞城内布列宗庙社稷,百官廨署,不使杂人居住。”
廨署是中国古代指官员处理公务的场所,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释义与字源 "廨"字从广部,本义为官吏办公的房舍,《说文解字》释作"公廨也"。其形旁"广"与建筑相关,声旁"解"表音。"署"字从罒部,原指部署、安排,后引申为处理公务的机构。《古代汉语词典》载明二字连用特指官府治事之所。
二、功能特征 作为衙署建筑群的核心区域,廨署包含厅堂、案牍房、库房等职能空间。唐代李善注《文选·潘岳<闲居赋>》时强调其"治事之所"的本质属性,区别于官员私宅。
三、历史演变 汉代已出现明确建制,《后汉书·光武帝纪》记载"缮修廨署"的官方行为。宋代《营造法式》规范其建筑规格,明清时期形成前衙后邸的典型格局,兼具行政与居住功能。
四、相关词语 • 廨舍:侧重建筑实体 • 衙署:强调官方属性 • 官廨:突出所有权归属
主要参考来源:
“廨署”是古代汉语中表示官吏办公场所的合成词,具体解释如下:
“廨署”指官府或政府机关的办公处所,由“廨”和“署”两字组合而成:
现代汉语中,“廨署”已较少使用,多被“政府机关”“办公楼”等替代,但其作为历史词汇仍常见于古籍研究与文学赏析。
如需进一步了解“廨”或“署”的单独释义,可参考汉典等权威字库。
白夹稗糲杯水贬抑表里相符裁当窗帷大伙儿宕涤登山涉水典达帝竹度料副榜服义附茔高视阔步格目洊经涧流解甲休兵惊悟酒厘卷腾麇惊口舌库子雷谤六物末摋拈敠牵延弃短用长栖毫绮栊清贫秦海欺妄全受全归权篆人间第一黄上次伤毁山海关跚橇世纪末失群矢石之难水老鼠泝回素蛇抬粮唐古忒陶版亭民臀疣土市子五顶吴歌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