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儆儆的意思、儆儆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儆儆的解释

不安貌;戒惧貌。《诗·邶风·柏舟》“耿耿不寐,如有隐忧” 毛 传:“耿耿,犹儆儆也。” 孔颖达 疏:“仁人既与小人并列,恐其害於己,故夜儆儆然不能寐,如人有痛疾之忧,言忧之甚也。” 明 张居正 《苑田纪》:“然乃抑畏自将,稼穡为念,日儆儆焉无淫於观、於逸、於游、於田,以奉厥邦常,祗若明命。”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儆儆”是汉语中较为罕见的叠音词,其核心语义与“儆”的本义密切相关。根据《汉语大词典》及《现代汉语词典》的释义体系,“儆”指警戒、戒备,《说文解字》释为“戒也”,如《尚书·大禹谟》载“儆戒无虞”。而“儆儆”作为叠音形式,在历代文献中主要呈现两种用法:

其一表示高度戒备的状态,如清代朱彝尊《曝书亭集》中“儆儆若持满”,此处叠用强化了警惕程度;其二见于方言文献,如《蜀方言》记载“儆儆”可表机敏聪慧之意,这种地域性语义拓展体现了词汇的历时演变特征。

需要注意的是,该词在现代汉语规范使用中已趋于边缘化,《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等当代辞书未单独收录该词条。建议在正式语境中优先使用“警戒”“戒备”等规范词汇,若涉及古籍或方言研究则需结合具体语境分析。

网络扩展解释

“儆儆”是一个叠词,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分析综合呈现:

一、基本释义

  1. 不安貌:形容内心忧虑、无法平静的状态。例如《诗经·邶风·柏舟》中“耿耿不寐”被毛传解释为“儆儆”,强调因忧惧而难以入眠。
  2. 戒惧貌:表示警惕、戒备的样子。如明代张居正《苑田纪》中“日儆儆焉无淫于观、于逸”,体现对自身行为的约束和警觉。

二、词源与关联

三、用法与示例

四、总结

“儆儆”兼具心理状态与行为表现的双重含义,既可用于描述内心的焦虑,也可指对外界风险的防范,常见于古文或书面表达中。

别人正在浏览...

鞭励别墨波幅侧影出击楚重大唿隆答贶打耙东逃西窜对对子风风火火風鑽附列咈然高虚贯口姑负贵姬海蚀毫不经意好声豪羊黄目汇刻翦平郊赉矫廉脚直解束尽世儿金丝进止击丸机悟钧天奏骏刑空迥老亲娘连褰礼胜则离聋瞶鹭车孽类媻姗偏舟戚串气情三臣舐犊之爱识准寿诗肆剽鱐鱼蜩蝒推倒宛媚无弦琴綫呢信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