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安貌;戒惧貌。《诗·邶风·柏舟》“耿耿不寐,如有隐忧” 毛 传:“耿耿,犹儆儆也。” 孔颖达 疏:“仁人既与小人并列,恐其害於己,故夜儆儆然不能寐,如人有痛疾之忧,言忧之甚也。” 明 张居正 《苑田纪》:“然乃抑畏自将,稼穡为念,日儆儆焉无淫於观、於逸、於游、於田,以奉厥邦常,祗若明命。”
“儆儆”是一个叠词,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分析综合呈现:
“儆儆”兼具心理状态与行为表现的双重含义,既可用于描述内心的焦虑,也可指对外界风险的防范,常见于古文或书面表达中。
儆儆是一个汉字词语,拼音为jiàn jìan。它的意思是警戒、提醒、告诫,表示对某事或某人进行谨慎提醒、警戒以防止错误发生或危险降临。
儆儆由左右两个部首组成,左边为人字旁,右边为言字旁。它由14个笔画构成,每个字部分分别是:儆有8画,儆有6画。
儆儆出自《诗·大雅·儆儆》一篇,意为警戒、告诫。繁体字为「儆」。
在古代,儆儆通常采用篆书或隶书来书写。篆书是战国时期印章上的文字艺术,其结构简练刚劲;隶书是秦朝时期官方写字的字体,笔势较为流畅。而今天我们常见的正楷字体为儆儆的现代化写法。
1. 他用一种严肃的眼神儆儆地看着那个正在做错事的人。
2. 这个广告露出了一种儆儆的警戒色彩,提醒人们注意交通安全问题。
组词:警儆、告儆、劝儆
近义词:警戒、告诫、提醒
反义词:放松、忽视、疏忽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