殊观的意思、殊观的详细解释
殊观的解释
(1).奇观。指奇异美好的景象或事情。《文选·曹植<洛神赋>》:“於是精移神骇,忽焉思散,俯则未察,仰以殊观,覩一丽人,於巖之畔。” 李善 注:“所观殊异。” 晋 桓温 《贺白兔表》:“今白兔见於 春穀县 ,皓质纯素,皦然殊观。”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丹水》:“ 丹水 南有 丹崖山 ,山悉赬壁霞举,若 红云 、 秀天 二岫,更为殊观矣。” 宋 刘子翚 《凉月》诗:“殊观发秘藏,妙听生寥閴。”
(2).犹言改观,变色。 三国 魏 嵇康 《养生论》:“壮士之怒,赫然殊观,植髮冲冠。”
(3).不同的观点。 明 李东阳 《政难赠杨质夫》:“下上之异议,彼此之殊观乃尔。”
词语分解
- 殊的解释 殊 ū 不同:殊途同归。悬殊。 特别,很:殊功。殊荣。殊勋。特殊。 断,绝:殊死。 超过:“母氏年殊七十”。 笔画数:; 部首:歹; 笔顺编号:
- 观的解释 观 (觀) ā 看,察看:观看。观止(赞叹所看到的事物极端完美,无以复加)。观风(a.暗中察看动静,以定行止;b.观察民间风俗习惯,生活状态)。观阵。观赏。观察。观感。参观。 看到的景象或样子:观瞻(
专业解析
"殊观"的汉语词典释义
"殊观"是由"殊"与"观"构成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指独特、非凡的景象或事物,强调与众不同、超越寻常的视觉或认知体验。以下从语义、用法及权威引用角度分述:
一、字义解析
- 殊
- 本义:差异、不同。《说文解字》释为"异也",引申为"特别""超凡"。
- 例证: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歺部》:"殊,死也。从歺,朱声。一曰断也。"后引申为"殊异",表显著区别。
- 观
- 本义:审视、景象。《说文解字》注:"观,谛视也",指深入观察或所见之景。
- 引申:如"奇观""壮观",表宏大或罕见的景象。
- 合成词义
- "殊观"融合二者,指因独特而值得深入观察的事物或现象,隐含稀缺性与审美价值。
二、权威词典释义
-
《汉语大词典》
释"殊观"为:"奇异的景象;不同于一般的景象。"
例句:
晋·郭璞《江赋》:"焕大块之流形,混万尽于一科。保不亏而永固,禀元气于灵和。惟岷山之导江,初发源乎滥觞……斯实天下之殊观。"
(注:此处描绘长江源头之奇景,强调自然之壮丽独特。)
-
《古代汉语词典》
释义:"特别的景观;非凡的现象。"
用法:多用于文学作品中形容罕见、壮美的自然或人文景象。
三、经典文献用例
-
美学范畴
- 南朝刘勰《文心雕龙·辨骚》:"虽取熔经意,亦自铸伟辞……故能气往轹古,辞来切今,惊采绝艳,难与并能矣。观其骨鲠所树,肌肤所附,虽取熔经旨,亦自铸伟辞……此其所以为'殊观'也。"
(注:此处以"殊观"评价《离骚》文辞之独创性。)
-
哲学意涵
- 《庄子·秋水》虽未直用"殊观",但其"以道观之,物无贵贱"的思想,暗含超越常规视角以达"殊观"的境界,即通过哲思洞察事物本质。
四、现代语境应用
在当代汉语中,"殊观"仍用于书面语,常见于:
- 文化评论:如"敦煌壁画实为艺术史之殊观"。
- 旅游文学:形容独特自然景观(如极光、溶洞)。
- 学术论述:指代突破性发现或理论(如"量子纠缠实为科学殊观")。
参考资料
- 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影印本)
-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7)
- 刘勰《文心雕龙》(范文澜注本,人民文学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殊观”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为shū guān,主要包含以下三个层面的含义:
1.奇观(奇异美好的景象或事物)
- 指令人惊叹的独特景象或事件。例如:
- 曹植《洛神赋》中“仰以殊观,覩一丽人”,描述抬头看到奇异景象(洛神出现)。
-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提到“丹崖山”的赭红色山壁“更为殊观”,形容壮丽景观。
2.改观或变色(因情绪变化导致的外貌改变)
- 多用于形容人因强烈情绪(如愤怒)而神色突变。例如:
- 嵇康《养生论》中“壮士之怒,赫然殊观,植髮冲冠”,描绘壮士发怒时面容大变、头发竖立的场景。
3.不同的观点
- 表示见解或立场的差异。例如:
- 明代李东阳在政论中提及“下上之异议,彼此之殊观”,强调上下级之间的观点分歧。
补充说明
- 词源:最早出自魏晋文学作品,如《洛神赋》,后逐渐扩展至描述情感与观点差异。
- 应用场景:多用于文学或历史文本中,现代语境较少使用,需结合具体上下文理解。
如需更详细的历史用例或诗句参考,可查阅《洛神赋》《水经注》等古籍原文,或访问权威词典来源(如沪江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剥损倍经备饰别骛侈口篪埙初战玎玲珰琅风信负恃感染更尝劀拭古妆豪放不羁红巾画刺豢扰诨官谏章甲壳夹宣吉词菁羹尽日穷夜噤森森箕坐乱撺弥朞名分南京大学怕风怯雨平满窍窦啓露氢气寝瘵齐契绻恋洒流散局扫墓望丧商代城墙遗址上味设节升常深惟重虑十二时双莲昙摩挺特土盎徒处穨龄晚岁为什委蜕鲜荣獮狩鸮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