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内三郎的意思、内三郎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内三郎的解释

北魏 宫中宿卫官。《魏书·陆真传》:“ 世祖 初,以 真 膂力过人,拜内三郎。”《资治通鉴·宋文帝元嘉三年》:“门未及闭,内三郎 豆代田 帅众乘胜入 西宫 。” 胡三省 注:“内三郎, 魏 宿卫之官也,三郎将领之。又按 魏道 武帝 天兴 初置幢主、幢将,立内三郎。内三郎,卫士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内三郎是中国古代北魏时期的一种重要禁卫武官官职,主要职责是护卫皇帝及宫廷安全。以下从汉语词典释义角度,结合史料对其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与职级

“内三郎”属北魏前期禁卫军体系中的核心官职。“内”指其职责范围在宫禁之内,“三郎”则沿袭了鲜卑部落时期对侍卫首领的称谓。该官职直接隶属皇帝,地位高于普通侍卫(“庶士”),低于“幢将”等高级武官,是北魏内朝禁卫的中层军官。

二、选拔与身份要求

担任者需具备以下条件:

  1. 宗室或贵族出身:多从拓跋宗室子弟及鲜卑勋贵后代中选拔,如《魏书·官氏志》载“以侍子为内三郎”。
  2. 勇武善战:需通过骑射、格斗等军事考核,强调个人武艺与忠诚度。
  3. 政治信任:作为皇帝近身护卫,需经过严格背景审查,确保绝对可靠。

三、职能与历史演变

  1. 核心职责:
    • 掌宫廷宿卫,昼夜轮值禁中。
    • 皇帝出行时担任仪仗与贴身护卫。
    • 战时随驾出征,统领部分亲兵。
  2. 制度变迁:

    孝文帝改革(5世纪末)后,禁卫体系汉化,“内三郎”逐渐被“直阁将军”“千牛备身”等官职替代,职能融入新制度。

四、历史意义与文献记载

“内三郎”体现了北魏胡汉制度融合的特点:


参考资料:

  1. 《魏书·卷一百一十三·官氏志》(中华书局点校本)
  2. 张金龙《魏晋南北朝禁卫武官制度研究》(中华书局,2004年)
  3. 《资治通鉴·卷一百三十六·齐纪二》(中华书局标点本)
  4. 李凭《北魏平城时代》(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

网络扩展解释

“内三郎”是北魏时期的官职名称,具体含义和背景如下:

1.基本定义

“内三郎”是北魏(386-534年)负责宫廷宿卫的武官职位,主要职责是护卫皇帝及皇宫安全。该词由“内”(指宫廷内部)和“三郎”(官职等级或名称)组成,读音为nèi sān láng。

2.历史背景与职责

3.相关延伸

4.参考资料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魏书》《资治通鉴》等史籍,或查阅汉典等权威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晻黮暗水半印边俗标梅笔祸捕搦彩练常与孱颜趁场乘轩弛魂宕魄川渚出其不意盗辞道存目击顿食咄嗟之间恩力发福纺织品改都归成过滤还资蒿艾恒河一沙桁架隳堕回辖剪薙涧溪毛禁絶辽迥马蹄袖妙观内德榒木旁剔坯户倾覆钦率荣芬荣露荣序三余读书畬客神光盛旨矢志所有品太上皇帝棠郊成政掏唤天罡天揖伪朝相验习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