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盗辞的意思、盗辞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盗辞的解释

盗贼的供辞。 元 虞集 《盗发亚父冢》诗:“盗发 亚父 塚,寳剑实累之。塚开寳气尽,狱吏书盗辞。盗言惟见寳,寧知 亚父 谁?”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盗辞"是汉语中较为罕见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可从构词法和语用学角度解析:

  1. 基本释义

    "盗"指非法占有或窃取,"辞"指言辞、文句。组合后表示窃取他人言论或文字的行为,多指剽窃、抄袭等违反学术或创作伦理的现象。例如《后汉书》中"剽窃盗辞"即强调对他人思想成果的侵占行为(参考《汉语大词典》第3卷)。

  2. 词源发展

    该词最早见于东汉文献,如王充《论衡》"饰伪辞以盗名",指通过篡改言辞获取不正当利益。唐代《艺文类聚》将其引申为通过虚假陈述掩盖真相的狡辩,如"盗辞以蔽罪"(参考《古代汉语辞典》中华书局版)。

  3. 现代语用特征

    在法学领域特指伪造或篡改证据链中的文字材料,如合同诈骗案件中的虚假条款(参考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律语言学》课题报告)。当代语言学家王宁指出,该词在知识产权保护语境中具有特殊警示价值(《现代汉语规范问题研究》,商务印书馆)。

网络扩展解释

“盗辞”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语境中存在差异,需结合权威来源综合解读:

一、核心释义

根据汉典等权威资料,“盗辞”指盗贼的供辞,即盗窃者在审讯中提供的口供或陈述。该词最早见于元代虞集的《盗发亚父冢》诗句:“冢开宝气尽,狱吏书盗辞”,描述盗墓者被审问时的供词记录。

二、词源解析

  1. 构词分析

    • “盗”:本义为偷窃,引申指盗窃者。
    • “辞”:此处特指供述、言辞,而非文学体裁。
  2. 文献用例
    元代虞集诗中通过“盗辞”揭露盗墓者只关注财物,却不知历史人物亚父(范增)的文化价值。

三、常见误释辨析

部分非权威来源(如)将其解释为“抄袭他人文章”,但该释义缺乏古籍依据,可能是与“剽窃”“盗用”等概念混淆所致。建议以《汉语大词典》等工具书为准。

四、使用场景

适用于历史文献、司法文书等语境,描述古代盗案中的审讯记录。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多作为古语词出现。

提示:若需查询更多古籍用例,可参考《全元诗》或《汉语大词典》相关条目。

别人正在浏览...

暗度陈仓倍讽贬官壁报粃谬超群出众出跳大弟大公至正待欲单利电子音乐雕镂藻绘帝力蕃庶凡致愤厥浮蠹陔步耕货冠剑古话郭隗金国刑果志黑非洲花巧降鉴笺天劫打祭厉季羡林缉查举借巨踊恳激跨籍连州比县流靡龙种倮虫马掌盘瓠硼10彭泽米贫民窟破老清薄轻侻虬户篠骖人手三尸神山丛书口丝微私醖条书诬誷五芝细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