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即艾蒿。一种野生的草。泛指野草。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序》:“城郭崩毁,宫室倾覆,寺观灰烬,庙塔丘墟,墙被蒿艾,巷罗荆棘。”《南史·恩倖传·纪僧真》:“ 僧真 梦蒿艾生满江,惊而白之。” 清 方文 《穷冬六咏·无薪》:“依人斩蒿艾,无处拾柴荆。”
(2).指草野。亦指草野之士。《晋书·皇甫谧传》:“陛下披榛採兰,并收蒿艾。是以 皋陶 振褐,不仁者远。” 唐 韩愈 《南山有高树行》:“汝落蒿艾间,几时復能飞。” 章炳麟 《秦献记》:“其穷而在蒿艾,与外吏无朝籍,烂然有文采论籑者,三川有 成公生 ,与 黄公 同时。”
蒿艾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双重含义的复合词,既指具体的植物类别,亦衍生出文化象征意义。以下从词义、用法及文化内涵三方面解析:
植物学定义
蒿艾由“蒿”与“艾”两类菊科植物组合而成。
引申义与文学意象
蒿艾在古代文学中常借喻微贱、荒凉之境。如《诗经·小雅》以“蓼蓼者莪,匪莪伊蒿”暗喻失亲之痛。唐代杜甫《无家别》亦用“寂寞蒿艾深”渲染战乱后的萧索。
民俗与医药应用
艾草在端午习俗中占据核心地位,《荆楚岁时记》载“端午采艾为人形,悬门户以禳毒气”。蒿类植物如黄花蒿(含青蒿素)则被《中国药典》列为抗疟疾药材。
参考资料:《汉语大词典》《本草纲目》《诗经》《荆楚岁时记》《中国药典》。
“蒿艾”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hāo ài,其含义可从以下两个层面解析:
植物属性
指艾蒿或泛指野草。
地理与人群象征
引申为“草野”或“民间人士”,多指未被重用的贤士或普通百姓。
文学意象
常与“荆棘”“蓬草”等并提,烘托凄凉、萧索的环境,如韩愈诗句“汝落蒿艾间,几时復能飞”。
特殊成语
部分文献(如《周礼》)将“蒿艾”作为成语,比喻品德高尚、操守纯正,但此用法较为罕见。需注意语境差异。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洛阳伽蓝记》《晋书》等古籍原文。
白璧三献棒客半中间摈退鬓鵶碧纱幮不能彀财忙叉车超距查无实据骋望赤烧抽翰词律瘨痫彫疏蹲甲娥皇女英繁总阜昌父子军工匠寡发鼓动黑帖欢浃会提呼蛇容易遣蛇难奬崇徼天解牓九还丹闚盗馈谢累足成步邻邦流水对沦照氓獠密茂纳兰词能尔嫋嫋亭亭鸟司平转耆婆耆彦区脱宂乱洒扫垧外失道寡助斯滥缩重天牝挑脚物料雾衣小大人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