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亲情的意思、亲情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亲情的解释

(1).亲戚。亦指亲戚情谊。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渐江水》:“ 质 去家已数十年,亲情凋落,无復向时比矣。” 唐 拾得 《诗》之三:“聚集会亲情,总来看盘飣。” 宋 范仲淹 《与李宗易向约堪任清要状》:“堪任清要任使者,各同罪保举贰名,并须歷任无公私过犯及不是见任两府,并自己亲情,方得奏举。”《三国演义》第五六回:“ 肃 曰:‘今奉 吴侯 钧命,专为 荆州 一事而来。皇叔已借住多时,未蒙见还。今既两家结亲,当看亲情面上,早早交付。’”《快心编三集》第十一回:“妹子是你同堂至亲,并非陌路,你却处到他极尽地位,还有什么亲情敢叫姐夫!”

(2).亲事,婚嫁之事。 唐 韦绚 《刘宾客嘉话录》:“ 王承昇 有妹国色, 德宗 纳之,不恋宫室。 德宗 曰:‘穷相女子!’乃出之,勑其母兄不得嫁进士朝官,任配军将作亲情。后适 元士会 ,因以流落。真穷相女子也。”《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至於婚姻大事,儿女亲情,有贪得富的,便是王公贵戚,自甘与团头作对。”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亲情(qīn qíng)指亲属之间基于血缘或婚姻关系产生的特殊情感联结,具有自然性、持久性和无私性的特征。以下是汉语词典角度的详细解析:

一、核心释义

  1. 血缘情感纽带

    指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等直系或旁系亲属间的天然情感,强调由血缘关系自然衍生出的关怀与责任。如《现代汉语词典》定义为“亲人的情义”。

    例:父母对子女的付出常被视为亲情的本能体现。

  2. 拟亲属的情感延伸

    在特定语境中,亦可扩展至无血缘但关系密切的群体(如师徒、挚友),体现类亲属的情感依赖。《汉语大词典》收录此引申义,强调“亲如家人的情谊”。


二、文化内涵溯源

  1. 儒家伦理的根基

    亲情是传统“五伦”的核心,《礼记·礼运》提出“父子笃,兄弟睦”为家庭伦理的基石,直接影响社会秩序。

  2. 文学中的永恒主题

    古典诗词如孟郊《游子吟》“慈母手中线”,现代文学如朱自清《背影》,均以亲情触发普遍情感共鸣。


三、现代语义特征


权威文献参考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 2016.
  2. 汉语大词典编纂处.《汉语大词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11.
  3. [汉]戴圣.《礼记》. 中华书局点校本, 2017.
  4. 朱自清.《背影》. 收录于《朱自清全集》. 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6.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中国法制出版社, 2020.

网络扩展解释

“亲情”指家庭成员之间基于血缘或长期共同生活形成的深厚情感纽带,核心是无私的关爱与责任。其内涵可从以下角度理解:

  1. 情感本质 表现为天然的情感联结,如父母对子女的舐犊之情、子女对长辈的孝悌之心。这种情感往往超越理性判断,具有无条件付出的特质,例如父母为子女牺牲个人利益。

  2. 行为特征 通过日常细节体现:生病时的陪护照料、困境中的经济支持、重要时刻的陪伴等。典型如《诗经》中“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描述的养育之恩。

  3. 文化维度 在儒家文化中被赋予伦理价值,《礼记》强调“父子有亲”为人伦之本。传统节日(如春节团聚、清明祭祖)都是维系亲情的文化载体。

  4. 现代演变 随着社会发展,亲情表达从传统的权威式关怀转向更平等的互动模式,但核心的相互依存关系未变。空巢老人现象、留守儿童问题则折射出现代社会对亲情维系的新挑战。

这种情感作为人类最基本的社会连接,既提供心理安全感,也是社会稳定发展的基础。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曾言:“家庭是真正的避风港”,恰说明亲情在个体生命中的锚定作用。

别人正在浏览...

哀慤帮箱保价倍殊丙向步伐柴棘吃虱留大腿翠幔躭淫登擥窵远递过东南之秀发顔费损扞抚共名还睇厚墩儿混天星糊涂虫矫情镇物激丹浄光径踰近密金徒九尾禽峻絶老生林荫道流网龙刍马袿没了当聂切沤珠槿艳趋驰衢宇上官体沈搁士夫画饰貌缞帻书迹説夷肆扰胎里红铁郭金城听凭恫鳏透彻围裹委致诬害乌乌武香骑溪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