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唐 代禁卫军有南衙、北衙之分。南衙又称“南牙”,兵分隶十六卫,统属宰相管辖。《新唐书·尉迟敬德传》:“南衙北门兵与府兵尚杂鬭, 敬德 请帝手詔诸军听 秦王 节度,内外始定。”参见“ 衙兵 ”。
(2). 唐代 宰相官署。因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均在皇宫之南,故称。 唐 吴竞 《贞观政要·论纳谏》:“ 太宗 乃谓 玄龄 曰:‘君但知南衙事,我北门少有营造,何预君事?’”《新唐书·高元裕传》:“ 元裕 諫曰:‘今西头势乃重南衙,枢密之权过宰相。’”
(3). 宋 时称 开封府 之官署为南衙。 宋 何薳 《春渚纪闻·熙陵奖拔郭贽》:“一日﹝ 郭贄 ﹞方与僧对弈,外传 南衙大王 至,以 太宗 龙潜日,尝判 开封府 ,故有南衙之称。” 宋 陆游 《记太子亲王尹京故事》:“或问 太宗 以来尹京则谓之南衙,何也?曰: 开封府 治所本在 正阳门 南街东。然 太宗 为尹,乃就 晋 邸视事, 晋 邸又在大内乃府治之南,故曰南衙。”
“南衙”一词的含义因朝代不同而有所差异,具体可分为以下方面:
唐代禁卫军分为南衙和北衙:
因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位于皇宫南侧,故合称南衙,代指宰相机构。唐太宗曾提及“南衙事”与“北门营造”之分,体现南衙作为行政中枢的地位。
宋代将开封府的办公机构称为南衙,源于其治所位于正阳门南街东侧。宋太宗任开封府尹时,因府邸在皇宫南面,故得名。
作为成语,“南衙”可泛指官府或政府机关,强调行政管理职能。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查阅《新唐书》《贞观政要》等史料来源。
南衙是一个词汇,由两个汉字组成。它的拆分部首是“讠”和“衤”,其中“讠”是讠部,表示言语有关的意思,而“衤”是衣部,表示与衣有关的意思。
南衙的基本意思是“南方的官署”。南衙在古代是指南方的行政机构或官府,常用于表示地方政府的办公处所。
南衙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至古代中国的官制。古代官署分为中央和地方两个层级,南衙即属于地方层级的官署。南衙在南方地区具有一定的权力和职能,负责管理南方地区的事务。
繁体字的“南衙”为「南衙」。
古时候汉字写法中,南衙的字形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基本保持今天所见。在《说文解字》中,南衙的解释为“南方的官府”,并提到了南朝时期的南衙在南京的情况。
以下是关于南衙的使用示例:
与南衙相关的词汇有:
与南衙相反的词汇有: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满足您的要求,给出了南衙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以及与南衙相关的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如果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