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oundary] 确定土地边界的地方
土地分界之处。 元 袁桷 《松林行》:“阴阴松林八百里,相传昔日为界址。” 沙汀 《记贺龙》七:“为世仇,为正月里赛灯,为水,为界址,经常都是引起械斗的导火线。”
“界址”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于描述土地或区域的边界位置,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定义
“界址”指确定土地或领土边界的具体地点,通常用于地籍管理、土地划分等场景。其拼音为jiè zhǐ(注音:ㄐㄧㄝˋ ㄓˇ),核心含义是“分界之处”。
2. 引证与用法
3. 应用领域
4. 近义词与扩展
总结
“界址”既是地理概念,也是法律和技术术语,贯穿历史文献、土地管理及现代测绘领域。如需进一步了解其测量方法或法律案例,可参考地籍测绘资料或国际边界协议文献。
界址是一个汉字词语,由“界”和“址”两个字组成。
“界”字的拆分部首是田字旁,它的总笔画数为9。
“址”字的拆分部首是土字旁,它的总笔画数为6。
《界址》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尔雅》一书中,用来描述地界、地域的划分。
《界址》的繁体字为「界址」。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形式与现代有所不同。根据出土文献和古代铭文的发现,古时候汉字的写法可能与今天略有不同。
1. 我们需要在地图上确定好界址,以确保土地所有权的划分明确。
2. 公司将在明天的会议上讨论新建办公楼的界址。
界址可以做其他词语的组词部分:
1. 界线:界址的延伸,用来划分不同领域的边界。
2. 界限:指划分事物范围的限定,使其与其他事物有所区分。
近义词:界界、萴、篆刻、地界
反义词:中心、无边、无限
【别人正在浏览】